经贸委2009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业竞赛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强化“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以超常的措施、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运作,帮助企业共渡经济“寒冬”,积极推动现代流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市场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全市工业、内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跃升发展发挥挑大梁和支撑保障作用。
二、主要目标
2009年经贸工作预期目标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增20%,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增18%,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当先作为,全力以赴保增长
把保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围绕全年目标,当先作为,有效运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要突出宣传,正面引导,鼓励企业提振信心。加强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省、市政府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和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营造发展氛围,凝聚攻坚克难、共克时艰的人气和力量。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及时向上反映企业及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把握开局,积极化解资金压力,利用春节消费旺季和当前要素供给充足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多接订单,扩大产能。二要加强关注、加密调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分析国家新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走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漫延趋势。更加密集地抓好工业调度,加强协调、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加大对煤电油运等要素的调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做到情况明、分析透、措施准、落实快。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和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测。要特别关注、重点服务事关全市保增长大局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选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规模以下企业重点扶持,力保存量稳定增长和持续做大。完善各县(市、区)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在提高科学性、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合理调度、科学配置煤、电、油、运、资金、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资源。工业总量较大的县(市、区)要加强监测分析调度,争取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打好基础。三要完善机制、注重运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建立与外经贸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组织推动我市企业参加省营销联盟、阿里巴巴“福建电子商务专区”以及全国、全省性重要展会,落实《省级政府招标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协调、推动重点项目、政府采购、市政工程优先采用我市名优产品。组织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工业品下乡销售,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挥下派流通助理作用,积极构建城市和农村、工业产品与农副产品双向流通,高效、畅通、有序的农村观代化流通网络。四是注重联系、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和省经贸委“十个专项”工作的研究、解读,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需要,选准上级政策的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有的放矢组织项目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五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安全生产保障工业持续增长,以安全生产促进工业和谐发展。
(二)项目带动,拉动投资增后劲
在全市经贸系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在大型生产性项目的策划—招商—落地—投产等环节实现大的突破。
一要建立定期招商机制。围绕“保增长、增后劲、调结构、促发展”,认真遴选“四个一批”和新增长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以重点扶持。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事关大局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市政府管理。建立季度招商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场以上以工业项目为主的项目招商和推介活动,分别由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突出重大投资工业项目、产业链空白点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项目、生物医药及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技改及扩张项目的招商为主。加强与央属、省属重点企业的联合与协作。继续实行领导、科室挂点重点项目制度,挂点服务成效列入科室和干部个人绩效考评范围。二要提高项目策划的针对性。对接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向,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龙头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向外推介招商。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策划工作体系,充分利用项目策划中介机构的优势,建立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策划、招商经费和人员力量。打破科室职能界限,实行矩阵式项目工作小组制度。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分析项目的经济、技术、环境可行性。深化、细化173项保增长项目,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三要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来研究部署,突出主动招商、上门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实现招商工作常年化、常态化。建立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牵头,力争每季度举办一场招商引资洽谈会或项目推介会。推动股权招商,引导我市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央属、省属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和高位嫁接。启动民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领域,实施“回归”工程,加大对闽北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整合、优化招商优惠政策,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个人招商,尽快制定、出台对个人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打基础
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闽北工业跃升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减排、更新装备、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快 “五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组织产业转型专家咨询组,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诊断。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完善扶持生物、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光泽圣农生物质发电、武夷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格局,推动休闲、养生、旅游工艺品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引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具有闽北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三要加快产业集中集聚。继续加大“五南式”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一轮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工作,把潜质好、后劲足的高成长型企业纳入重点企业行列予以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扩张,加速做大做强。建立市、县两级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资金、土地等主要要素资源,着力提高工业空间集中度。四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紧研究制定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抓住两岸实现“三通”的机遇,推出一批南台产业合作项目和台商集中投资区,加快推进台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向我市转移辐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泉南合作、对口支援,加强协作区经贸系统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要加快园区组团开发。加强与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与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沟通、配合和协作,配合市政府每2个月召开一次产业组团建设开发现场会,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浦城荣华山组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目标,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业竞赛和“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强化“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以超常的措施、优质的服务和有效的运作,帮助企业共渡经济“寒冬”,积极推动现代流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城乡市场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全市工业、内贸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全市经济社会跃升发展发挥挑大梁和支撑保障作用。
二、主要目标
2009年经贸工作预期目标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增20%,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增18%,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率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当先作为,全力以赴保增长
把保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围绕全年目标,当先作为,有效运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要突出宣传,正面引导,鼓励企业提振信心。加强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省、市政府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和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营造发展氛围,凝聚攻坚克难、共克时艰的人气和力量。充分发挥各类平台的作用,及时向上反映企业及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把握开局,积极化解资金压力,利用春节消费旺季和当前要素供给充足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多接订单,扩大产能。二要加强关注、加密调度,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分析国家新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走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漫延趋势。更加密集地抓好工业调度,加强协调、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加大对煤电油运等要素的调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做到情况明、分析透、措施准、落实快。加强对全市工业经济和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测。要特别关注、重点服务事关全市保增长大局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选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规模以下企业重点扶持,力保存量稳定增长和持续做大。完善各县(市、区)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在提高科学性、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合理调度、科学配置煤、电、油、运、资金、土地等主要生产要素资源。工业总量较大的县(市、区)要加强监测分析调度,争取实现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打好基础。三要完善机制、注重运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建立与外经贸部门的联合会商机制,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组织推动我市企业参加省营销联盟、阿里巴巴“福建电子商务专区”以及全国、全省性重要展会,落实《省级政府招标项目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甲供实施办法(试行)》,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协调、推动重点项目、政府采购、市政工程优先采用我市名优产品。组织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工业品下乡销售,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发挥下派流通助理作用,积极构建城市和农村、工业产品与农副产品双向流通,高效、畅通、有序的农村观代化流通网络。四是注重联系、加强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对各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制定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和省经贸委“十个专项”工作的研究、解读,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需要,选准上级政策的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有的放矢组织项目申报,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支持。五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树立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理念,进一步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安全生产保障工业持续增长,以安全生产促进工业和谐发展。
(二)项目带动,拉动投资增后劲
在全市经贸系统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力争在大型生产性项目的策划—招商—落地—投产等环节实现大的突破。
一要建立定期招商机制。围绕“保增长、增后劲、调结构、促发展”,认真遴选“四个一批”和新增长点项目,积极组织申报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加以重点扶持。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对事关大局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市政府管理。建立季度招商机制,每季度至少召开一场以上以工业项目为主的项目招商和推介活动,分别由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组织。突出重大投资工业项目、产业链空白点和产业链延伸项目、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项目、生物医药及创意等新兴产业项目、传统产业和现有企业技改及扩张项目的招商为主。加强与央属、省属重点企业的联合与协作。继续实行领导、科室挂点重点项目制度,挂点服务成效列入科室和干部个人绩效考评范围。二要提高项目策划的针对性。对接国家十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围绕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向,策划一批重大产业龙头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向外推介招商。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策划工作体系,充分利用项目策划中介机构的优势,建立奖励机制。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策划、招商经费和人员力量。打破科室职能界限,实行矩阵式项目工作小组制度。深化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分析项目的经济、技术、环境可行性。深化、细化173项保增长项目,力争尽早开工建设。三要转变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年”活动的重中之重来研究部署,突出主动招商、上门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实现招商工作常年化、常态化。建立招商引资对接平台,积极协调市直相关部门牵头,力争每季度举办一场招商引资洽谈会或项目推介会。推动股权招商,引导我市优势企业与世界500强和央属、省属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和高位嫁接。启动民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工业领域,实施“回归”工程,加大对闽北籍在外客商回乡创业的支持力度。整合、优化招商优惠政策,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鼓励个人招商,尽快制定、出台对个人招商引资的奖励政策。
(三)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打基础
利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闽北工业跃升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质量、增加品种、节能减排、更新装备、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快 “五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组织产业转型专家咨询组,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咨询诊断。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完善扶持生物、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光泽圣农生物质发电、武夷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开发建设,推动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格局,推动休闲、养生、旅游工艺品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引进、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具有闽北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三要加快产业集中集聚。继续加大“五南式”企业和“领军”企业的培育力度。做好新一轮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工作,把潜质好、后劲足的高成长型企业纳入重点企业行列予以重点扶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扩张,加速做大做强。建立市、县两级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资金、土地等主要要素资源,着力提高工业空间集中度。四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紧研究制定我市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配套政策。抓住两岸实现“三通”的机遇,推出一批南台产业合作项目和台商集中投资区,加快推进台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向我市转移辐射。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泉南合作、对口支援,加强协作区经贸系统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五要加快园区组团开发。加强与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与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和沟通、配合和协作,配合市政府每2个月召开一次产业组团建设开发现场会,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闽北产业集中区、南平工业园区、浦城荣华山组
经贸委2009年工作计划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6-14 16:31:26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80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