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处于安全事故高发期,我国安全事故每年死亡13万多人,居世界第一,安全事故每天的死亡人数与“非典”死亡总人数相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一个三峡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而安全基础却没有根本改善,跟不上发展的步伐,表现为“平房的基础,高层的建筑,上重下轻,成了“倒三角形”,经济越发展越不稳定,潜在的安全危险就越大,难以把握事故防范主动权,安全事故发生的随意性很大,往往使人防不胜防。特别是2004年郑煤集团的10•20事故(死亡148人),我省铜川陈家山煤矿的11•28事故(死亡166人),这两起矿难再一次用血的教训给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做为一个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不得不引起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我认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六个落实难问题,直接影响困惑着安全生产,甚至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顽症”。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难。尽管每年各级领导都与基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上存在好多问题,一是缺乏有效性。有的领导签订责任状是为了推卸责任和应付上级的安全检查,“空”对“空”,有的根本说不出所签责任状的内容。二是缺乏对等性。缺乏双方约束机制,制度中只规定下级应怎么做,应负何安全责任,而未对领导规定应做什么,缺乏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三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责任状由于不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照转,开传达室,千篇一律,没有可操作性。四是缺乏监督性。责任状签完后,有的人就把它束之高客,中间没人监督,成了一纸空文。五是缺乏责任追究的严肃性。政府领导和部门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和全局的重要工作,政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明确分工,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在此基础之上,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这才能抓好落实。
——无形的工作落实难。这里说的无形的工作,是指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氛围的建设等。这些工作没有具体考察的硬杠杠,落实起来也比较难。有些单位和领导抓工作,存在着重有形轻无形、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有形工作与无形工作,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有形要靠无形支撑,无形要靠有形体现。因而,抓有形工作,要着眼于无形建设;抓无形的工作,要注意通过有形的东西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抓无形的工作更为重要,因为无形的工作往往是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如果抓不好,有形的东西就难以巩固和发展。比如,我们抓安全生产意识,既要抓各种安全会议精神落实,更要抓教育培训,抓安全氛围建设,下功夫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技能,防止事故。
——安全投入落实难。安全投入与产出所反映的形式与其他有形的产品不同,它可能以一个地区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信誉的提高等多种方式体现,时效长、见效慢。党的十六大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保障程度低。目前我国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安全投资占gdp的3.3%。据调查,2003年全国仅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就高达500多亿元。各级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进安全投入方式。建立机制鼓励全社会对安全设施进行投资,特别是对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的投资,科学论证实施隐患治理的投资回报,鼓励企业自觉治理,让业主感到这一投入就象生产原料的投入一样,是能增值的。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紧迫任务。
——经常性工作落实难。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人认为只要不出事故就可以,经常性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做起来费时费力,因而麻痹松懈,使工作落不到实处。常常表现在听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几乎不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人们对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律认识的结晶,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但在经常性工作中,不少人把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一些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总被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弄成“兵马未动,电话先行,检查组所到之处,自然是一派‘优美’景象”。如此安全“简查”岂能识“庐山真面目”。
——指导性工作落实难。指导性工作,一般指上级仅提出原则性要求、下级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的工作。这些工作灵活性大,干好干坏似乎都“关系不大”;同时,要落实好指导性工作,善于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是件不容易的工作。正因为有难度,有时更显得重要。因为上级部署的许多重大工作都是指导性的,不可能那么具体。比如,各级政府要考虑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怎样抓好这些指导性工作,要靠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落实,上级只能提出总的要求。但这些工作都事关安全生产的全局和根本,如何高度重视,一丝不苟抓好落实,这给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难题。。
——监督管理工作落实难。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些影响生产经营单位深层次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难。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水平低。从全国的安全现状看,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明显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大量非公有经济的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事故频发。随着承包、转包、租赁等经营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日益突显。二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2001年以来,全国相继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覆盖全国的安全监管网络正在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员编制数量相对较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经费普遍紧张,车辆、设施、办公条件等也相对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及因素的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清。部分主管部门把执法、处罚当成创收的手段,见责任就躲,见利益就争,致使《安全生产法》难以实施到位。四是腐败行为增加安全生产监管难度。有些地方干部直接参与办矿山,或者收受贿赂,上下勾结,充当保护伞,致使一些违法生产经营活动、非法业主有恃无恐,增加了行政执法部门监督管理的难度。
安全生产自古以来就是头等重要的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不仅仅是生命的保障,而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安全生产摆在相当于国策的地位。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就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到今天《安全生产法》及其配套法规、条例出台,通过法律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尤其是2004年元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进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出台及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的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又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进一步阐明了安全生产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安全生产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解决“六难”,在全社会迅速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氛围,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
其一,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一致。“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安全生产涉及千家万户,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利益的头等大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安全生产的本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安全生产的本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完全一致,应把确保安全生产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
其二,安全生产是小康社会重要内容。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看是否有安全感,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就是创建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安居才能乐业,小康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做为一个基层安全生产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不得不引起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我认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六个落实难问题,直接影响困惑着安全生产,甚至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顽症”。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难。尽管每年各级领导都与基层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上存在好多问题,一是缺乏有效性。有的领导签订责任状是为了推卸责任和应付上级的安全检查,“空”对“空”,有的根本说不出所签责任状的内容。二是缺乏对等性。缺乏双方约束机制,制度中只规定下级应怎么做,应负何安全责任,而未对领导规定应做什么,缺乏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三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责任状由于不是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照转,开传达室,千篇一律,没有可操作性。四是缺乏监督性。责任状签完后,有的人就把它束之高客,中间没人监督,成了一纸空文。五是缺乏责任追究的严肃性。政府领导和部门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事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和全局的重要工作,政府必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明确分工,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在此基础之上,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这才能抓好落实。
——无形的工作落实难。这里说的无形的工作,是指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安全氛围的建设等。这些工作没有具体考察的硬杠杠,落实起来也比较难。有些单位和领导抓工作,存在着重有形轻无形、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有形工作与无形工作,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有形要靠无形支撑,无形要靠有形体现。因而,抓有形工作,要着眼于无形建设;抓无形的工作,要注意通过有形的东西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抓无形的工作更为重要,因为无形的工作往往是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如果抓不好,有形的东西就难以巩固和发展。比如,我们抓安全生产意识,既要抓各种安全会议精神落实,更要抓教育培训,抓安全氛围建设,下功夫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安全技能,防止事故。
——安全投入落实难。安全投入与产出所反映的形式与其他有形的产品不同,它可能以一个地区或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减少、安全环境的有效改善、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信誉的提高等多种方式体现,时效长、见效慢。党的十六大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保障程度低。目前我国对安全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7%左右,而在发达国家,安全投资占gdp的3.3%。据调查,2003年全国仅煤矿安全投入欠帐就高达500多亿元。各级政府要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进安全投入方式。建立机制鼓励全社会对安全设施进行投资,特别是对治理重大事故隐患的投资,科学论证实施隐患治理的投资回报,鼓励企业自觉治理,让业主感到这一投入就象生产原料的投入一样,是能增值的。加大安全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有效保障安全生产,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的紧迫任务。
——经常性工作落实难。在日常工作中,总有一些人认为只要不出事故就可以,经常性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做起来费时费力,因而麻痹松懈,使工作落不到实处。常常表现在听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几乎不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人们对本行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律认识的结晶,是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依据,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但在经常性工作中,不少人把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一些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总被一些人通过各种手段,弄成“兵马未动,电话先行,检查组所到之处,自然是一派‘优美’景象”。如此安全“简查”岂能识“庐山真面目”。
——指导性工作落实难。指导性工作,一般指上级仅提出原则性要求、下级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灵活掌握的工作。这些工作灵活性大,干好干坏似乎都“关系不大”;同时,要落实好指导性工作,善于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是件不容易的工作。正因为有难度,有时更显得重要。因为上级部署的许多重大工作都是指导性的,不可能那么具体。比如,各级政府要考虑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等。怎样抓好这些指导性工作,要靠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落实,上级只能提出总的要求。但这些工作都事关安全生产的全局和根本,如何高度重视,一丝不苟抓好落实,这给基层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难题。。
——监督管理工作落实难。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些影响生产经营单位深层次和根本性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因此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落实难。一是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监管水平低。从全国的安全现状看,国有企业的安全生产明显不足,安全防御能力下降,大量非公有经济的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事故频发。随着承包、转包、租赁等经营管理形式的多样化,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日益突显。二是安全监管力量不足。2001年以来,全国相继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覆盖全国的安全监管网络正在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人员编制数量相对较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经费普遍紧张,车辆、设施、办公条件等也相对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及因素的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体制不顺,执法主体不清。部分主管部门把执法、处罚当成创收的手段,见责任就躲,见利益就争,致使《安全生产法》难以实施到位。四是腐败行为增加安全生产监管难度。有些地方干部直接参与办矿山,或者收受贿赂,上下勾结,充当保护伞,致使一些违法生产经营活动、非法业主有恃无恐,增加了行政执法部门监督管理的难度。
安全生产自古以来就是头等重要的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不仅仅是生命的保障,而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和发达程度。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安全生产摆在相当于国策的地位。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就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到今天《安全生产法》及其配套法规、条例出台,通过法律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和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尤其是2004年元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进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出台及最近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的一系列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又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提高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进一步阐明了安全生产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安全生产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解决“六难”,在全社会迅速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氛围,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创新和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首先,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
其一,安全生产的本质特征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一致。“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安全生产涉及千家万户,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利益的头等大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安全生产的本质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因此,安全生产的本质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完全一致,应把确保安全生产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试金石。
其二,安全生产是小康社会重要内容。一个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看是否有安全感,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就是创建我们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安居才能乐业,小康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当前基层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加快税务局基层分局的建设调研思考下一篇:对高校食堂视频广告调研报告
本文2009-06-13 15:34:5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78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