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行办案流程再造强化执法规范监督取得成效交流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9-06-12浏览:2696下载203次收藏

2009年初,我局在总结推行集中执法办案体制工作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执法办案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两费”停收后的新形势,经过广泛调研论证,推行执法办案流程再造,研究制定了新的执法办案流程并下发文件实施。在执法办案流程再造工作中,我们以相对集中办案体制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纪检监察和法制监督为保障,以实行立案、办案、定案分权制约机制为核心,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形势的执法办案流程办法。新的执法办案流程办法运作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  推行执法办案流程再造的背景和意义
  2007年初,我局就适应当时形势,探索推行了相对集中办案体制,建立了40余人执法办案队伍,由分局公平交易局向各工商所派驻执法办案中队并由公平交易局统一领导,解决了科所多头执法的问题,促进了分局执法办案的规范化建设。而后我们不断总结分析执法办案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基层工商人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两费”收取上,在执法办案中大多以追求罚没款任务指标为目的,只顾罚款,而不注重证据是否全面,程序是否合法,案后是否改正违法行为。从以往的执法实践上看,集中表现在一是存有执法随意性的问题,表现为滥用职权,特别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或是职权越位,以罚代刑,只要能罚款“挖到篮中就是菜”,而不管程序如何、处罚幅度合理与否。二是存有审批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章第三节之规定,一般工商执法案件流程为局领导直接审批立案,行政处罚决定则依次由承办机构、法制机构、局领导审批,审批部门均为本单位部门,而监督方面据第八章规定,单位负责人和上级工商机关有权审查监督,即监督并不是必然程序,存在着工商执法审批监督的力度较弱,审批监督程序无实质作用流于形式的问题。因此,推行执法办案流程再造,强化对执法办案的分权监督制约,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能够有效解决执法随意性和审批监督流于形式的问题。尤其是“两费”停收后工商部门面临着尽快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的问题,必须要求工商人员依法定程序高质量高水平执法办案,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强化办案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端正执法态度和目的,从而促进监管执法职能到位,维护良好的经济发展秩序。

  二、  新执法办案流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新执法办案流程的基本内容是:办案机构发现案源后报法制科,法制科强化对案源的管理、监督和分流。需要立案的,报局长审批后法制科发放编号,该编号为整个行政处罚程序的统一编号。立案审批后进入调查取证阶段,在此阶段需采取强制措施的要接受法制科监督,报送有关事项审批表。调查结束后,办案机构按照法律依据完整、逻辑推理严密、事实描述详尽、证据分析严谨、体现人文关怀的要求制作说理式调查终结报告。在调查终结报告中办案机构只能提出定性处罚种类和高中低处罚幅度建议。在调查取证时,办案人员及时将案件证据材料通过扫描仪上传至网上办案系统,案审办通过网上办案系统对全部案卷审查后作出具体处罚意见,并报法制科核审。经法制科核审、局长审批后,向当事人下达听证告知和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要向法制科备案。法制科根据行政处罚的内容分流到有关科室,工商所对当事人后续行为进行监督、规范,防止重罚款轻规范,职能不到位的情况发生。有关科室、工商所将当事人违法行为纠正情况反馈法制科。当事人违法行为纠正后,将案卷装订、归档,档案报档案室统一保管,归档情况报法制科备案。新执法办案流程有以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突出案源、强制措施、立案和案后纠正四个环节,强化了法制对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法制科充分发挥总抓手和“牛鼻子”作用,从案源、强制措施实施、立案编号、案件核审、处罚执行、案后纠正、罚没物资处理等几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督。法制科在原来行使好案件核审、处罚执行等中间环节监督的同时,重点强化了对案源、强制措施、立案和案后纠正四个环节的监督。

  一是强化了法制对案件来源的监督,避免了有案不报、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实行办案流程再造强化执法规范监督取得成效交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