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研对策
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本人通过集中辅导学和自学,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实质的理解,提高了对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时时事事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明确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学习调研,重点是破解难题,目的是改善民生。市委、政府为做强做大现代农业,确定了建设农业十大基地的发展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效地解决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必须有效解决发展现代农业与分散的小农经济的矛盾;必须建立市场与农户、企业与农户诚信桥梁和和谐利益机制,本人认为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破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近期本人对**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
我国涌现出的许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它是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服务农户为宗旨,以生产经营活动为纽带,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由农民围绕某个产业或产品自愿联合成立,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它可以使农户、农业企业和其它农业组织在自律、互助的基础上形成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克服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进而有力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对于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未。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法》的颁布和实施,把党的政策提升为法律,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但在量上有了扩展,而且在质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主要特点是:
(一)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6个,成员数达36621人(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15.4%,辐射带动农户74581人(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1.4%。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169个,占全市合作组织总数的59%。按行业划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以种植业为主的125个,占总数的43.7%;畜牧养殖业105个,占总数的36.7%;农机服务27个,占总数的9.4%;其他购销服务、劳务输出、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组织29个,占总数的10.2%。
(二)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农民自发或经营大户牵头组建107个,占总数的37.4%,如**市黄沙窝奶牛养殖合作社、**市红寺堡甘草产业专业合作社;乡村组织牵头组建151个,占总数的52.8%,如**市大丰收设施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市金银滩金农富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县(市、区)、乡镇农技部门及科技人员牵头组建15个,占总数的5.2%。如青铜峡市优质稻产业化合作社;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13个,占总数的4.6%。如同心县天启薯业合作社、盐池县绿宝甘草产业经济合作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内容,以开展生产技术、购销信息、经营管理等综合服务的123个,占总数的43%;以购销服务为主的115个,占总数的40.2%;加工服务为主的7个,占总数的2.5%;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14个,占总数的4.9%;农机作业服务的27个,占总数的9.4%。
(三)一体化经营,特色鲜明。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经营模式上,都是以 “支部+协会(合作社)”、“合作社+基地+企业”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大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形式运行。组织类型上,多数是围绕当地已形成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组织起来的,且地方优势产业突出。如利通区的奶牛、蔬菜、瓜果;青铜峡市的优质粮食、食用菌、大棚菜;盐池、红寺堡、同心的马铃薯、中草药、滩鸡、清真牛羊肉、牧草等专业合作社,无一不带有明显地方优势产业的特色,并逐步显现出较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四)管理方式多样化,利益联结机制紧密化。全市现有的28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无论哪种类型的合作组织,都严格遵守“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在政策、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经营。在发展原则上充分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即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不侵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农民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成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成员解决一家一户做不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全市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均由农经部门主管,供销社和相关业务部门指导开展一些服务工作。农经部门主要开展专业合作组织的统计调查、经营管理的指导服务和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等日常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审批登记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在农经部门备案;第二种是专业协会,协会提供组织章程和管理制度,由农经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出具文件,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第三种是在没有明确主管部门和合作社法出台之前,在科协、农牧林等部门登记备案的一些专业协会。农民加入合作组织主要目的是期望合作组织为其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或带来好处。但从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建立起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经济关系。但随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组织体系的日趋完善,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进一步紧密。为了保证社员的利益,合作社社员的产品在市场上实行“订单合同”、“保护价”销售,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了农产品市场秩序,保障了社员的既得利益。合作社以微利或赊销的方式为成员供种、供药、供料,同时,合作社还能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培训、咨询与技术服务,使社员在生产环节中受益,经营管理比较好的,还能对合作社成员实行“二次返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做法
(一)思想认识明确,组织措施到位。当地政府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调整农村产业布局、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把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摆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紧紧围绕产业,组建发展组织。立足**市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奶牛、蔬菜、瓜果、优质粮食、马铃薯、清真牛羊肉等优势特色产业,相继发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了8万农户进入市场,有效地把各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农业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三)加强合作联合,形成规模。为了规范经营,壮大自身势力,各地合作组织在发展中,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
改革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研对策
本文2009-06-09 14:10:2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698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