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务公开问题调研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9浏览:2698下载225次收藏

村务公开是推行村级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基础,在基层群众自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基层民主生活;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特别是中央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相应的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及中央一直施行的惠农强农政策,这些涉及最为基层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一项监督措施和民主管理的村务公开,更突显着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县自199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中办发[1998]9号)下发后,在全县266个村居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2004年,县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精神,进一步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对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规范村务管理、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一、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应付敷衍,公开不规范。虽然所有的村居都推行了村务公开,但从公开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地方:一是公开不及时。对项目、资金的公开往往在项目结束,资金耗尽,甚至群众告状后才公开,事前“计划不公开”,事中“操作不公开”,事完“决算不公开”,往往是群众上访,举报后再草草公开;二是公开地点和形式太单一。几乎所有的村都只有村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公开栏,有的村就此一个公开栏都不完整,现在的村都是在原有几个村的基础上合并的,管辖范围相对较大,对于不在办公室附近的群众,很难有机会看到公开内容,再说公开形式多数是用粉笔书写,公开栏又没有防护措施,公开过程中仅仅是贴出去了、写出去了,有时还会出现还没等到群众看见就被撕掉擦掉了,公开走了过场;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些村公开的内容都是些不痛不痒的,而对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

2、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一些村没有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为主体内容的监督制度,有的村虽然有上述制度,但却是摆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仅以会议安排部署进行操作,遇到上级领导检查时匆匆交帐,没有把公开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缺乏制度约束。

3、多头管理,渠道不顺畅。围绕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出现了多头管理、沟通协调不畅的问题。纪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局、财政局等多家单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抓该项工作,职能互相交叉,又没有很好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缺乏联系,衔接不紧密。目前,在推行村务公开中,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级干部和与村集体经济的有关对象,监督的主体应是广大村民。但目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情况。

5、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的形式,而轻公开后的结果,有公开无落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村务公开问题调研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