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形势下老干服务管理工作
根据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方案,我们围绕“坚持解放思想,创新老干部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利用一周时间深入社区和老干部家中,对市区老干部工作进行了调研,重点是加强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依托社区资源深化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完善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等工作情况。针对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研讨,为推进新时期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老干部家庭生活的基本类型
**市区现有离退休老干部295人,其中离休干部261人,退休厅级干部34人;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含自收自支单位)244人,企业单位的51人。总的看,目前离退休干部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生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生活有依靠。这种类型的老干部有67人。这些老干部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能够得到子女的悉心照顾和精神慰籍,晚年生活比较幸福美满。二是与子女分离单独居住,生活比较孤独。这种类型的老干部共有166人,其中没有配偶的“空巢”老干部41人。这些老干部子女平时比较忙,有的老干部子女不在市区居住,老干部日常生活都是自己料理,子女只是利用双休日抽空料理一下老干部的生活。因此,这些老干部平时家庭生活比较孤独,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照顾。三是因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年卧床不起的老干部有16人。这些老干部因年高患病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完全需要老伴和子女或雇请保姆照顾,给家人和子女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四是子女下岗,家庭生活困难。这种类型的老干部有46人,其中子女下岗2人以上的老干部有17人。这些老干部多数是企业离休老干部,他们的子女在都在企业工作,近年来因企业改制破产、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下岗,且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生活基本依靠老干部的离休费来接济,从而降低了老干部的生活质量,导致老干部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老干部的基本生活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的老干部工作紧紧抓住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急,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为尊,以服务为宗旨,以亲情为理念,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一是政治上的关心使老干部精神生活健康、乐观、向上。通过组织召开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等会议,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为老干部征订报刊杂志,配发收音机、拐杖椅等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满足老干部学习、阅读文件和参加活动的需求;组织老干部定期参观考察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等项目,使老干部了解我市改革开放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利用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经验和革命传统优势,组织老干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弘扬延安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余热。通过这些工作,使老干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验到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使老干部保持了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生活上的照顾使老干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的相关政策,加强了“三个机制”建设,保证了老干部的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疗费及时报销,保障了老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四必访”制度,即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每月电话必访,坚持每年请市医院专家为老干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干部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提高了老干部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实际困难的解决使老干部家庭负担有所减轻。按照中办厅字[2005]12号文件及宁老干发[2005]36号、54号、55号等文件精神,我们积极与财政、社保等部门协调,落实调增了市区58名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补贴,解决了71名老干部遗孀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及时为1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提高了护理费,为3名老干部协调解决了轮椅,积极协调解决了12名企业离休干部下岗子女再就业问题,拖欠企业老干部医药费、生活补助等问题,同时,市财政还为原利通区50多名无工作的老干部遗孀发放了医疗补助,为13名企业老干部遗孀发放了生活补助。这些问题的解决,使老干部家庭负担有所减轻,进一步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老干部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市老干部生活及服务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双高期”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探索研究不够。当前,老干部已普遍进入高年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市区离休干部因病卧床16人,最大年龄91岁,80岁以上的有91人,最小年龄74岁,平均年龄为82岁。针对老干部进入“双高期”的特点,需要积极探索老干部管理服务的亲情化、个性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方法。二是老干部工作还没有延伸到社区。单纯地靠老干部工作部门做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不够的,社区和老干部所在的原单位对老干部的关心与关爱更为重要,而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三是对“空巢”老干部的关爱还不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空巢”老人特别是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是老干部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使这些老干部既快乐地生活,又积极地发挥作用,也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四是还有一些老干部子女下岗待业,老干部的家庭生活还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及时协调帮助解决。
三、推进新时期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双高期”老干部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体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服务,满足需求,为老干部提供社会化、个性化服务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针对这种新任务和新时期老干部的生
一、老干部家庭生活的基本类型
**市区现有离退休老干部295人,其中离休干部261人,退休厅级干部34人;分布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含自收自支单位)244人,企业单位的51人。总的看,目前离退休干部都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生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生活有依靠。这种类型的老干部有67人。这些老干部与子女一起生活居住,能够得到子女的悉心照顾和精神慰籍,晚年生活比较幸福美满。二是与子女分离单独居住,生活比较孤独。这种类型的老干部共有166人,其中没有配偶的“空巢”老干部41人。这些老干部子女平时比较忙,有的老干部子女不在市区居住,老干部日常生活都是自己料理,子女只是利用双休日抽空料理一下老干部的生活。因此,这些老干部平时家庭生活比较孤独,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照顾。三是因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长年卧床不起的老干部有16人。这些老干部因年高患病长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完全需要老伴和子女或雇请保姆照顾,给家人和子女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四是子女下岗,家庭生活困难。这种类型的老干部有46人,其中子女下岗2人以上的老干部有17人。这些老干部多数是企业离休老干部,他们的子女在都在企业工作,近年来因企业改制破产、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下岗,且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失去生活来源,生活基本依靠老干部的离休费来接济,从而降低了老干部的生活质量,导致老干部家庭生活比较困难。
二、老干部的基本生活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的老干部工作紧紧抓住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想老干部所想,急老干部所急,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为尊,以服务为宗旨,以亲情为理念,积极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一是政治上的关心使老干部精神生活健康、乐观、向上。通过组织召开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专题辅导报告、集中学习等会议,使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为老干部征订报刊杂志,配发收音机、拐杖椅等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满足老干部学习、阅读文件和参加活动的需求;组织老干部定期参观考察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等项目,使老干部了解我市改革开放进程,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利用春节、元旦、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老干部政治经验和革命传统优势,组织老干部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弘扬延安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余热。通过这些工作,使老干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验到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使老干部保持了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二是生活上的照顾使老干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严格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的相关政策,加强了“三个机制”建设,保证了老干部的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疗费及时报销,保障了老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落实“四必访”制度,即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必访、重大节日必访、每月电话必访,坚持每年请市医院专家为老干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干部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提高了老干部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实际困难的解决使老干部家庭负担有所减轻。按照中办厅字[2005]12号文件及宁老干发[2005]36号、54号、55号等文件精神,我们积极与财政、社保等部门协调,落实调增了市区58名企业离休干部的生活补贴,解决了71名老干部遗孀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及时为16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提高了护理费,为3名老干部协调解决了轮椅,积极协调解决了12名企业离休干部下岗子女再就业问题,拖欠企业老干部医药费、生活补助等问题,同时,市财政还为原利通区50多名无工作的老干部遗孀发放了医疗补助,为13名企业老干部遗孀发放了生活补助。这些问题的解决,使老干部家庭负担有所减轻,进一步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在老干部基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我市老干部生活及服务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双高期”离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探索研究不够。当前,老干部已普遍进入高年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市区离休干部因病卧床16人,最大年龄91岁,80岁以上的有91人,最小年龄74岁,平均年龄为82岁。针对老干部进入“双高期”的特点,需要积极探索老干部管理服务的亲情化、个性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方法。二是老干部工作还没有延伸到社区。单纯地靠老干部工作部门做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不够的,社区和老干部所在的原单位对老干部的关心与关爱更为重要,而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三是对“空巢”老干部的关爱还不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空巢”老人特别是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是老干部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使这些老干部既快乐地生活,又积极地发挥作用,也需要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四是还有一些老干部子女下岗待业,老干部的家庭生活还有不少实际困难,需要及时协调帮助解决。
三、推进新时期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双高期”老干部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体需求。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服务,满足需求,为老干部提供社会化、个性化服务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针对这种新任务和新时期老干部的生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形势下老干服务管理工作
点击下载
上一篇: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措施下一篇: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情况调研建议
本文2009-06-06 09:53:07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636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