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区新农合四大难题案例分析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9-06-02浏览:2911下载296次收藏

    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下半年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形成了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服务供需状况的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广大参合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这个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在部分县进行了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通过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难题一:据调查,目前新农合制度设计的“农民每人每年交纳20元钱”的筹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部分县筹资成本较高,筹资方式也很不规模。采用最多的筹资方式是到农民家上门收取,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都很大,往往还要采取行政手段,如果方法不当、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与新农合制度“自愿参加”原则相背离的现象。  

  经验:铜仁市探索“定时间、定地点、定金额”筹资新方式  

  铜仁是一个地区所在地,2003年被列为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铜仁市探索出“三定”筹资方式,即定筹资时间、定送缴地点、定缴费金额,变基层干部上门收取为参合农民主动送缴。  

  定筹资时间是指每年年底确定下一年度参合农民筹资方案及缴纳基金时段,一段为20天,各村再确定1-3天本村农民主动送缴的日期并通知到户。定送缴地点是指在缴纳资金时段内,乡镇财政服务大厅设立缴费窗口,专门办理农民参合业务。同时各村分别确定1-2个农民缴费主代办点,并在村民小组组长家设立分点,做到窗口与代办点、主点与分点相结合。定缴费金额是以户为单位,每一参合农民年缴纳参合金10元,其中贫困户及重点优抚、救助对象的参合资金全部免缴。  

效果:采取“三定”筹资方式后,筹资时间缩短,建立了稳定、长效、良性的农民缴费机制,筹资成本降低,参合率升高,被基层干部和群众接受认可。以滑石乡为例,启动第一年,筹资工作动用所有乡村干部,耗时3个月,直接成本达3.1万元。筹资第二年、第三年,用时分别为30天、15天,直接成本分别为1.8万元、1.5万元。2008年开始采取“三定”筹资方式,每村只定一天时间,全乡只用一周左右,直接成本降至0.8万元,而农民的参合率由三年前的79.3%上升到95.6%。  

    

难题二:新农合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大病统筹,集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当前存在筹资水平不高、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同时由于住院和患大病的农民毕竟是少数,如果将政府增加的补助全部纳入大病统筹基金,大部分农民不能受益,可能会影响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调整补偿方案,在大病统筹为主和农民普遍受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直困扰相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经验:沿河取消县乡医疗机构起付线 扩大农民受益面  

  为扩大农民受益面,针对边远贫困、农民交通不便的县情,沿河县取消了参合农民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的起付线。同时将高血压、肺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8种常见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大病补偿范围,每年给予700元左右的补偿。  

  对于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同时将封顶线提高到了3.5万元。  

  为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区新农合四大难题案例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