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卫生局完善新农合制度调研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2浏览:2320下载185次收藏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切实缓解广大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使这一制度在我县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以及《**县卫生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县卫生局调研组于4月初开始就2005年以来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运作情况,深入县有关部门和部分乡镇,通过有关部门汇报,介绍情况和召开乡镇有关人员座谈会,走访乡镇卫生院和农牧民等多种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经局党组会讨论,进一步充实完善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实施新农合的基本情况
(一)新农合工作进展情况
1、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有7个乡镇,41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全县2006年(含2005年下半年)参合农牧民 4010 户,15128人(民政救助1111人),筹集资金 160.77万元,参合率95.8% ;2007年参合农牧民 4530户、16764人(民政救助2241人),筹集资金143.39万元,参合率 96.48%。2008年参合农牧民 6436户、 19576人(民政救助 4903人),筹集资金234.6万元,参合率100%。2009年参合农牧民6578户,21754人(民政救助7645人),参合率100%。

2、参合农牧民受益情况。2006年年底(含2005年下半年)结报补偿参合农牧民27226人次(住院1363人次、门诊25863人次)、基金支付132.58万元;2007年底结报补偿参合农牧民16903人次(住院1166人次、门诊15737人次)、基金支付135.19万元;2008年底结报补偿参合农牧民 20370人次(住院1713人次、门诊18657人次)、基金支付 225.54万元。2008年,农牧民住院平均可以报销36.15%的住院费用,较往年同比提高了4 个以上百分点。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913.38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 36%,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了2个百分点,参合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1个百分点。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新农合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办事机构,确定实施方案,把新农合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给农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使他们病有所医,看得起病,从而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2、加大宣传力度。把知情权交给农民,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让农牧民一开始就明确参合后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

3、补偿政策逐步完善。

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05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 100元、400元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00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补偿程序更加简便。县内补偿一律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门诊补偿实行属地报销。

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二次补偿、商业补充险),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

2006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 680人次,金额达26.19万元。

2008年,**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商业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卫生局完善新农合制度调研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