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支农支牧贷款发放情况调研分析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06-02浏览:2703下载228次收藏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学习认识到兴安盟在科学发展中要做好“三农三牧”、稳固基层基础工作,落实好政策惠民、实事裕民的工作, 谋划好稳定就业、稳定脱贫、稳定安民的工作。而前旗做为农牧业大旗,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就是重中之重。通过近几年深入基层工作了解到的情况看,支农贷款做为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结合学习情况,于4月8日至10日,在邱枫副旗长和旗信用联社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乌兰毛都苏木、阿力得尔苏木、大石寨镇、俄体办事处、白辛办事处,对我旗支农贷款发放、回收、使用情况,对基层信用社管理服务情况,对广大农村牧区信贷资金需求等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5场,基层人大代表和贷款户共36人参加,其中旗乡两级人大代表17人,个体工商业贷款户代表6人,农牧民贷款户13人。经过思考对其在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旗支农支牧贷款主要是由科右前旗信用联社发放。信用社是我旗唯一一家以立足“三农”、服务“三农”、服务社区为市场定位和经营宗旨的金融机构。近年来,信用社坚持为加快旗域经济发展、加快农牧民增收服务的经营理念,强化管理,科学发展,资金实力明显增强,信用环境日渐优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农信贷力度逐年加大,有效地缓解了全旗农牧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短缺问题,为我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性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服务“三农”,支农支牧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旗信用联社投放支农支牧生产贷款1.9537亿元,占信用社贷款总投放量(2.3539亿元)的83%。其中发放农牧业生产贷款1.0385亿元,投放产业结构调整贷款9152万元。

2009年旗信用联社信贷投放的重点仍然是支持农牧业生产资金。今年计划投放各类贷款2.6亿元,计划投放支农贷款2.1亿元,占计划总投放量的80.8%。截至4月上旬,旗信用联社已分四次将贷款投放指标下达至全辖各信用社,总金额2.07亿元。其中下达支农支牧贷款投放指标1.8亿元,占86%,一是下达农业春耕生产和牧业接羔保育贷款投放指标1.42亿元,已经全部发放完必;二是下达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贷款投放指标3800万元,正在调查发放中。就调研组深入基层所掌握的情况看,上述支农支牧贷款已初步保障了我旗农牧区春季生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为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支持力度,旗信用联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向支农方面做了调整。一是提高贷款额度。相应提高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级限额:一级信用户贷款额度由原5000元提高至10000元;二级信用户贷款额度由原3000元提高至5000元;三级信用户贷款额度由原2000元提高至3000元。二是扩大担保范围。根据当地产业化发展优势项目确定重点对象进行支持,对确需信贷支持的农牧户,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担保范围不仅仅限于政府机关、学校等在职职工担保,把农村有能力担保的集体、个体工商业经营者和一些发展状况较好的养殖业大户等纳入到保证担保范围。三是积极拓展抵押范围。信用联社正积极探索将林权、土地经营流转权等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方式纳入到现有的抵押范围。

信用联社通过提高授信额度,扩大各类担保、抵押范围,拓展了广大农牧户的筹资空间,在稳定传统农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同时也为个体工商业加快发展给予了更多的信贷支持,所调查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支农贷款总额逐年上升势头。如大石寨信用社2008年投放支农贷款3300万元,今年截止到4月8日,支农贷款累计投放4230万元,较去年全年增加了28.18%。俄体信用社2008年投放支农贷款812万元,今年1—4月份投放1000万元,支农贷款额较2008年全年增加了23.15%。

(二)推行“阳光放贷”,信用环境日渐优化。

为了改进贷款发放方式,规范贷款业务操作程序,提高信贷服务水平,避免暗箱操作、吃拿卡要等违章违纪行为发生,旗联社在全辖范围内全面推行“阳光放贷”业务,坚持贷款“四公开”制度。一是公开贷款政策、制度。在信贷服务大厅内,信用社把开办的贷款种类、条件、利率和贷款程序等贷款基本政策、制度张贴在大厅里显眼位置,服务大厅内设立专人专柜负责贷款政策的咨询、解释。二是公开农户贷款程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村资信评定小组,公开评定辖内农户的资信等级,核定贷款授信额度,并在全村张榜公示。三是公开贷款业务办理时间。集中办贷,方便群众。四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对信用社的贷款监督。信用社在服务范围内的每个行政村设立贷款监督箱,在信贷服务大厅内设立贷款监督箱,还公开了贷款监督举报电话。

调研中,人大代表和农牧民贷款户对“阳光放贷”模式都大加赞扬。经调研组实地调查了解,现农牧户申办小额农牧业贷款主要经历以下几个程序:向村里提出贷款申请→领取填写贷款申请表→由村资信评定小组评定信用等级发放贷款证→在全村范围内公示贷款金额、办理时间→贷户凭“三证一章”(身份证、贷款证、股金证和贷款人名章)在规定时间到信用社营业窗口领取贷款。

从这一贷款程序上看,有诸多优点。一是贷发放款规范性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二是评定小组由信用社负责人、信贷员(1名)、村两委干部(2名)、村民代表(3名)组成,评定结果更符合农牧民生产资金需求实际,最大限度保证了支农贷款用于支持农牧业生产。三是方便了贷款户。旗人大代表董宝臣说:“以往刚刚过完年,老百姓就开始打听,为了能贷点儿款操心、奔波,现在不用了,只要向村里申请,到时候信用社就给调配过来了。”大石寨镇贷款户任振山说:“信用社的这一招真好!方便老了。贷款再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在村里打个招呼就行了。” 四是信用环境得到优化。通过公开贷款程序,降低贷款难度,评定贷户信用等级,提高了贷款户的还款积极性。所调研各地2008年小额贷款回收比例均很高,大石寨镇2008年小额贷款做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支农支牧贷款发放情况调研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