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和陶瓷的钎焊技术及新发展
摘要:综述了金属和陶瓷常用的钎焊工艺和部分瞬间液相(r,rlp)钎焊法,指出了金属和陶瓷钎焊的难点,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活性
金属钎焊能有效改善陶瓷表面的润湿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pn』p法为金属与陶瓷的高强度耐热连接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正不断
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关键词:金属; 陶瓷;
中图分类号:tg454
钎焊; 部分瞬间液相钎焊
文献标识码:a
工程陶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性能特
点.已发展成为被普遍认可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但陶瓷件塑性
差、不耐冲击.使其应用受到限制i1]。金属和陶瓷的钎焊技术
可以实现2种材料性能优点的相互结合,从而有效扩大其应用
范围。是当前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钎焊是采
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
熔点和母材熔点之间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
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2]。由于普通金
属钎料在陶瓷表面润湿性很差。因此提高钎料在陶瓷表面的润
湿性是保证钎焊质量的关键。此外,金属和陶瓷物理性能、力
学性能的不匹配也是影响钎焊的重要因素。
1 金属和陶瓷钎焊的难点
金属陶瓷钎焊的主要难点在于冶金不相容和物性不匹配。
冶金不相容是指钎料熔化后对陶瓷不浸润,难以在熔接区和陶
瓷实现原子间的冶金结合:物性不匹配是指金属陶瓷的热膨胀
系数差异太大。在钎焊结合区存在很大的应力梯度。钎焊产生
的热应力使连接强度降低、质量难以满足需要。目前常常通过
添加活性元素以改善钎料在陶瓷表面的润湿性,采用添加缓冲
层的方法来解决金属陶瓷物性不匹配的问题。缓冲层分为软性
缓冲层、硬性缓冲层和软硬双层缓冲层三大类。软性缓冲层的
热膨胀系数较高,夹在金属钎料与陶瓷之间可以解决热膨胀不
匹配引起的残余应力.但与金属间的连接往往不够理想. 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软硬双层缓冲层:一层是与陶瓷有较好结合
强度的软性缓冲层;一层是低膨胀系数的硬性缓冲层.夹在钎
料与陶瓷之间进行施焊.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接
头性能。但缓冲层增多使施焊工艺复杂.并且使缓冲层变厚,
收稿日期:2007一o1—15:修回日期:2007—07—12
基金项目: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项目(jpp,r一115—298)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实际上会变成依靠缓冲层来连接,致使钎焊
接头各项性能指标下降。
2 常用的金属和陶瓷钎焊方法
目前常用的钎焊方法有陶瓷表面金属化法 和活性金属
法 。
2.1 陶瓷表面金属化法
陶瓷表面金属化法,也称为两步法[5],是先对陶瓷表面进
行金属化处理.采用烧结或其它方法在陶瓷表面涂镀一层金属
作为中间层,然后用钎料把金属镀层和金属钎焊在一起。陶瓷
表面金属化的方法有很多,如mo—mn法、气相沉积、化学镀
和离子注入等问,常用的是mo-mn法,一般工艺过程为:将mo—
mn粉制成膏剂涂在陶瓷表面,在1 000—1 800 oc的n2或h2气氛中
烧结后,表面形成玻璃相,同时部分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产生
金属表面层,最后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常用镍) 。mo—mn
法烧结金属粉末的常用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见表1。目前。
mo—mn法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传统的连接方法
工艺复杂,费时耗资。
表1 常用的mo-mn法金属化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
序 配方组成(质量分数) %) 涂层厚度 金属化温度
. 号 适用陶瓷
mo idn mno al sio2 ca0 mgo fe m 保温时间/min
,
1 80 20 75%aj2o3 30—m 1 350.30—6o
2 45 18.2 20.9 12.1 2-2 1 1 0.5 95%aj 6 70 1 470,60
3 65 17.5 7.5(95瓷 95%aj203 35—45 1 550.60
4 59 95%a1203
.5 17.9 12.9 7.9 1.8 (m 6o 8o 1 510.50
g-aj—si)
5 50 17.5 19.5 l1.5 1.5 透明刚玉 50~6o 1 400—1 500.40
99%bno 1 400,30
6 70 9 12 8 1 40 o
95%aj2o1 1 500.60
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
(cvd)和等离子反应法。对于a1n,sic等非氧化物陶瓷与金
2 ·专题综述· 焊接技术 第36卷第5期2oo7年1o月
属的连接,大多采用pvd法。文献[8]介绍了一种应用脉冲等
离子束和pvd法对a1 0,陶瓷预金属化表面改性的方法,5次脉
冲后陶瓷表面形成纳米尺度厚度的 0 膜.再用pvd法沉积约
2 m厚的ti 0或金属 ;改性后的a1 0,陶瓷在初始压力为1o pa
的真空炉中采用agcu28合金钎料与可伐合金钎焊连接. 接头
抗拉强度达9o mpa。
此外,张永清 等人用化学镀的方法在a1 0,陶瓷表面镀ni,
厚度约48 i-tm,然后在辉光钎焊炉中用ag—cu钎料与q235钢钎
焊连接.接头抗剪强度达到了78 mpa;朱胜_103等人研究了用射
频溅射薄膜改善a1n陶瓷与金属连接性的方法:用射频溅射法
将 。al沉积~ua1n表面.然后在真空炉中用厚度为o.1 mm的
agcul9.5ti3in5钎料钎焊连接a1n (ti膜)一cu,a1n (a1膜)一cu;
加压所配质量20 g,温度1 173 k,保温20 min,接头的平均抗
剪强度分别达到120 mpa和127 mpa,与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
表面改性i~a1n/agcu19.5ti3in5/cu钎焊相比.强度提高了3o
mpa以上。
2.2 活性金属法
活性金属法.也称为一步法.是采用活性钎料直接对金属
与陶瓷进行钎焊.它利用金属与陶瓷之间的钎料在高温下熔
化.其中的活性组元与陶瓷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反应梯
度层,将两层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文献[11]介绍,在
钎料中添加表面活性元素可使陶瓷表面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
, zr.hf,pd.v,nb等过渡族或稀有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
化学活性.加至钎料中在高温下对氧化物、硅酸盐等物质具有
较大的亲和力,可和cu,ni,ag,au等一起制成金属陶瓷钎
焊的活性钎料。活性钎料在两界面处可以产生机械或化学结
合,机械结合是指钎料颗粒嵌入或渗入陶瓷表层微孑l区,而化
学结合是钎料和基体间的物质转移和反应,它们会大大促进润
湿性。关于活性金属法的封接机理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目
前取得比较一致的见解是:钛与钎料金属接触,在温度高于钎
料金属的熔点时,便形成了含钛的液相合金,在更高的温度
下.其中部分液相活性金
金属钎焊能有效改善陶瓷表面的润湿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pn』p法为金属与陶瓷的高强度耐热连接开辟了一个新途径,正不断
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关键词:金属; 陶瓷;
中图分类号:tg454
钎焊; 部分瞬间液相钎焊
文献标识码:a
工程陶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性能特
点.已发展成为被普遍认可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但陶瓷件塑性
差、不耐冲击.使其应用受到限制i1]。金属和陶瓷的钎焊技术
可以实现2种材料性能优点的相互结合,从而有效扩大其应用
范围。是当前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钎焊是采
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
熔点和母材熔点之间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
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的焊接方法[2]。由于普通金
属钎料在陶瓷表面润湿性很差。因此提高钎料在陶瓷表面的润
湿性是保证钎焊质量的关键。此外,金属和陶瓷物理性能、力
学性能的不匹配也是影响钎焊的重要因素。
1 金属和陶瓷钎焊的难点
金属陶瓷钎焊的主要难点在于冶金不相容和物性不匹配。
冶金不相容是指钎料熔化后对陶瓷不浸润,难以在熔接区和陶
瓷实现原子间的冶金结合:物性不匹配是指金属陶瓷的热膨胀
系数差异太大。在钎焊结合区存在很大的应力梯度。钎焊产生
的热应力使连接强度降低、质量难以满足需要。目前常常通过
添加活性元素以改善钎料在陶瓷表面的润湿性,采用添加缓冲
层的方法来解决金属陶瓷物性不匹配的问题。缓冲层分为软性
缓冲层、硬性缓冲层和软硬双层缓冲层三大类。软性缓冲层的
热膨胀系数较高,夹在金属钎料与陶瓷之间可以解决热膨胀不
匹配引起的残余应力.但与金属间的连接往往不够理想. 因此
在某些情况下采用软硬双层缓冲层:一层是与陶瓷有较好结合
强度的软性缓冲层;一层是低膨胀系数的硬性缓冲层.夹在钎
料与陶瓷之间进行施焊.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接
头性能。但缓冲层增多使施焊工艺复杂.并且使缓冲层变厚,
收稿日期:2007一o1—15:修回日期:2007—07—12
基金项目: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项目(jpp,r一115—298)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实际上会变成依靠缓冲层来连接,致使钎焊
接头各项性能指标下降。
2 常用的金属和陶瓷钎焊方法
目前常用的钎焊方法有陶瓷表面金属化法 和活性金属
法 。
2.1 陶瓷表面金属化法
陶瓷表面金属化法,也称为两步法[5],是先对陶瓷表面进
行金属化处理.采用烧结或其它方法在陶瓷表面涂镀一层金属
作为中间层,然后用钎料把金属镀层和金属钎焊在一起。陶瓷
表面金属化的方法有很多,如mo—mn法、气相沉积、化学镀
和离子注入等问,常用的是mo-mn法,一般工艺过程为:将mo—
mn粉制成膏剂涂在陶瓷表面,在1 000—1 800 oc的n2或h2气氛中
烧结后,表面形成玻璃相,同时部分金属氧化物被还原,产生
金属表面层,最后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常用镍) 。mo—mn
法烧结金属粉末的常用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见表1。目前。
mo—mn法在工业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传统的连接方法
工艺复杂,费时耗资。
表1 常用的mo-mn法金属化配方和烧结工艺参数
序 配方组成(质量分数) %) 涂层厚度 金属化温度
. 号 适用陶瓷
mo idn mno al sio2 ca0 mgo fe m 保温时间/min
,
1 80 20 75%aj2o3 30—m 1 350.30—6o
2 45 18.2 20.9 12.1 2-2 1 1 0.5 95%aj 6 70 1 470,60
3 65 17.5 7.5(95瓷 95%aj203 35—45 1 550.60
4 59 95%a1203
.5 17.9 12.9 7.9 1.8 (m 6o 8o 1 510.50
g-aj—si)
5 50 17.5 19.5 l1.5 1.5 透明刚玉 50~6o 1 400—1 500.40
99%bno 1 400,30
6 70 9 12 8 1 40 o
95%aj2o1 1 500.60
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
(cvd)和等离子反应法。对于a1n,sic等非氧化物陶瓷与金
2 ·专题综述· 焊接技术 第36卷第5期2oo7年1o月
属的连接,大多采用pvd法。文献[8]介绍了一种应用脉冲等
离子束和pvd法对a1 0,陶瓷预金属化表面改性的方法,5次脉
冲后陶瓷表面形成纳米尺度厚度的 0 膜.再用pvd法沉积约
2 m厚的ti 0或金属 ;改性后的a1 0,陶瓷在初始压力为1o pa
的真空炉中采用agcu28合金钎料与可伐合金钎焊连接. 接头
抗拉强度达9o mpa。
此外,张永清 等人用化学镀的方法在a1 0,陶瓷表面镀ni,
厚度约48 i-tm,然后在辉光钎焊炉中用ag—cu钎料与q235钢钎
焊连接.接头抗剪强度达到了78 mpa;朱胜_103等人研究了用射
频溅射薄膜改善a1n陶瓷与金属连接性的方法:用射频溅射法
将 。al沉积~ua1n表面.然后在真空炉中用厚度为o.1 mm的
agcul9.5ti3in5钎料钎焊连接a1n (ti膜)一cu,a1n (a1膜)一cu;
加压所配质量20 g,温度1 173 k,保温20 min,接头的平均抗
剪强度分别达到120 mpa和127 mpa,与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
表面改性i~a1n/agcu19.5ti3in5/cu钎焊相比.强度提高了3o
mpa以上。
2.2 活性金属法
活性金属法.也称为一步法.是采用活性钎料直接对金属
与陶瓷进行钎焊.它利用金属与陶瓷之间的钎料在高温下熔
化.其中的活性组元与陶瓷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反应梯
度层,将两层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文献[11]介绍,在
钎料中添加表面活性元素可使陶瓷表面润湿性得到明显改善,
, zr.hf,pd.v,nb等过渡族或稀有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
化学活性.加至钎料中在高温下对氧化物、硅酸盐等物质具有
较大的亲和力,可和cu,ni,ag,au等一起制成金属陶瓷钎
焊的活性钎料。活性钎料在两界面处可以产生机械或化学结
合,机械结合是指钎料颗粒嵌入或渗入陶瓷表层微孑l区,而化
学结合是钎料和基体间的物质转移和反应,它们会大大促进润
湿性。关于活性金属法的封接机理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目
前取得比较一致的见解是:钛与钎料金属接触,在温度高于钎
料金属的熔点时,便形成了含钛的液相合金,在更高的温度
下.其中部分液相活性金
金属和陶瓷的钎焊技术及新发展
点击下载
上一篇:交直流弧焊逆变电源研究现状下一篇:小管径内焊道焊接飞溅的清除措施
本文2009-05-31 16:56:47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526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