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经验做法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9-05-31浏览:2219下载287次收藏
**现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2176个乡镇,4.2万个村委会。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治理,坚持“点面结合”的战略,通过抓“面”,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难点村”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抓“点”,解决一批“难点村”的问题,推进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几年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难点村”整治工作,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管理不民主或假民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覆盖。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建立机制
   
    全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治理“难点村”的重要意义。治理“难点村”是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造福“难点村”群众的需要;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随着各级各部门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全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民广泛参与的“难点村”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认真查找“难点村”的形成原因。据我们调查,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主要原因:一是村“两委”认识上不去,不去搞;二是班子软弱涣散,搞不成;三是村干部不廉洁,不敢搞;四是村“两委”素质低能力弱,不会搞。通过对“难点村”产生原因的分析,为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为治理“难点村”找到了切入点。
   
    (三)准确把握“难点村”的相对性。“难点村”是相比较而存在并且是动态的,“难点村”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二、重视抓“面”,整体提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抓好难点村治理工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经验做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