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让经济新闻俏起来—记者的写作技巧

栏目:写作交流发布:2009-05-03浏览:2834下载178次收藏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天天在变化,人们的观念、阅读趣味也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一度畅销的报纸逐渐销声匿迹了,原因何在?当然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肯定的,这些报纸提供给读者的经济新闻中,“俊俏”者少得可怜,而“丑陋”者成群结队。说句心里话,去看时装表演,如果表演者和时装都“丑陋”的话,不把观众吓跑那才怪呢?!为此,作为报纸的每个采购员——记者来说,使自己写作的经济新闻“俏”起来,能使整张报纸增色不少。
    “俏”,《辞海》中指出,⑴容态轻盈美好。⑵谓商品销路好,价格涨。那么,经济新闻怎样才算“俏”呢?笔者认为,所谓“俏”的经济新闻是指那些写得美好、俊俏,深受受者青睐的经济新闻,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经济新闻题材选择上的“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人空前多起来,他们在观察着、思考着改革开放的前景,经济体制的变化、社会经济生活演进的趋势,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对新信息、新事物、新道德的心理渴求十分强烈。我们记者务必站在时代和党的大政方针的高度,多多思考所采访的经济新闻事实有无普遍意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处在何种位置,如果是新生事物,要分析其有没有生命力。最为重要的,务必注重采写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难点”。社会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难点”,是改革开放中新旧体制产生剧烈撞击的部位,也是人们谈论、关注的热门话题,它题材重大,问题尖锐,激荡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主旋律中最高亢的音符,具有强烈的社会典型性,蕴含着极大的新闻价值,一旦报道出去,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强烈反响,选择这样的新闻题材写成的新闻正是 “俏”的经济新闻。
    请欣赏人民日报记者顾兆农写的经济新闻《哦,这米,这价》①:
    2月10日,收到了湖北省京山县朋友送来的4盒大米,共4千克,每千克1个精美的盒式真空包装,盒子上标明:统一零售价22元。也就是说,这大米每500克的零售价是11元!
 如此价格的大米,闻所未闻。一打听才知道,这米是“京山桥米”中的极品,粒粒晶莹透亮,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充满喜气的大红色包袋里有一份“正宗桥米原料粮种植收购协议书”,甲方是京山县京和米业有限公司,乙方是京山县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村民委员会。协议把种植这“京山桥米”的曾宪宏等13位孙桥农民的名字一一列了出来,每户种植面积多少也一一告示,总面积仅为65.8亩。
 乙方承诺,严格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和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的标准耕作,精选优良种子,不施农药,施用农家肥、饼肥等,保证不掺杂其它地方的同品种稻谷……甲方承诺,在合同期内,保证收购价高于同期其它任何地方同一品种的价格,每年向乙方无偿提供一定的地力、环保补偿费,用于土壤和环境的保护工作……
 该协议的签订时间是2003年4月,有效期8年。礼品袋里的附件还说明,2003年以来,每年从孙桥米业基地收购到的桥米总量,大数相当,小数有异。其中,2006年10月收购数为4年来最低,总量为26286千克。
 物以稀为贵。哦,这米,这价!
    笔者读了经济新闻《哦,这米,这价》,被深深地感动了。这取决于这一经济新闻题材的“俏”,即带有新颖性、独特性、显著性和典型性,这样的经济新闻就最能吸引读者。本来记者收到朋友送来的4千克大米,这是极为平常的事。在社会生活中,许多事情,司空见惯,普普通通,不以为然,但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下,便有了新的意义,成了我们书写经济新闻的新颖、独特、深刻的题材。记者正是从“这大米每500克的零售价是11元!如此价格的大米,闻所未闻。一打听才知道,这米是‘京山桥米’中的极品,粒粒晶莹透亮,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出发,用自己灵敏的“新闻鼻”,及时嗅出“充满喜气的大红色包袋里有一份‘正宗桥米原料粮种植收购协议书’”这一新奇而独特的味道,由于只写此“味道”,不写别“味道”:“协议把种植这‘京山桥米’的曾宪宏等13位孙桥农民的名字一一列了出来,每户种植面积多少也一一告示,总面积仅为65.8亩。”“该协议的签订时间是2003年4月,有效期8年。礼品袋里的附件还说明,2003年以来,每年从孙桥米业基地收购到的桥米总量,大数相当,小数有异。其中,2006年10月收购数为4年来最低,总量为26286千克。物以稀为贵。” 由于记者坚持做到追求深,发现独家观点,是实现差异化采写的首要途径。同样的新闻事实,同样的枝干,在有的记者笔下枝繁叶茂花香果硕,而在有的记者那儿却只能颓枝败叶芳华散尽,这就是记者有没有比别人看得“更深一层”能力的结果。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万事万物,千变万化。对此,有人在写经济新闻时,不是如同《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张西望,应接不暇;就象卖豆芽的没拿秤——乱抓。写出的经济新闻,或似懒娘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让人望而生厌;或似白水煮青菜——既平又淡,让人食而无味。如果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追求新:发现独家视角,选择新颖题材,围绕新颖题材去写,就能够把经济新闻写得“俏”起来,方能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的。发现经济新闻的新颖题材,这种独家观点并不是灵感闪现,它是在新闻实践中长期锻炼提升的结果,是一种厚积薄发。具体到某一次采访(编辑)过程,它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独特见解、深刻解读和全面剖析基础之上的一种判断,是对经济新闻事实的深刻把握。
    二、经济新闻主题揭示上的“俏”
    社会经济生活的现象是直观的、外露的,而经济生活的本质是内在的、隐蔽的,我们只有借助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显微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对那些错综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不大定型的社会经济生活、经济现象和经济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写作的经济新闻主题思想才能揭示新闻事实的“真谛”。
    记者何聪写的经济新闻《本报记者走访淮河蒙洼蓄洪区,这里的群众说——“今年受灾没遭罪”》②,正是主题“俏”的经济新闻,请欣赏原文:
    安徽阜南蒙洼蓄洪区蓄洪后,136个庄台中有77个庄台的交通完全被大水阻断,成为“湖泊”中的“小岛”,物资进出比较难,庄台上万余受困群众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送米送面、送医送药,安徽通过各种措施确保群众有地方住、有饭吃、有清洁水喝、有病能医,大水过后没有发生大疫情,防止群众受灾又遭罪。
 “今年与2003年可不一样了,不用遭罪了。目前生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让经济新闻俏起来—记者的写作技巧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