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标本因素致病理诊断失误分析
【关键词j 标本;病理诊断;失误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o1—0047—04
病理诊断是各种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
对临床诊断疾病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病理诊断出错,造成患者的身
体、精神损害屡见不鲜。大多数情况下,病理诊断的失
误是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诊断标准尚不完善引
起,但有时却是因为一些与病理诊断标准无关的因素
所导致。关于病理诊断发生的错误文献报道大多集中
在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方面,例如非典型病变形态学
诊断标准、诊断临界值的界定与掌握、临床经验训练
等 对于因为与诊断标准无关因素影响病理诊断的案
例和研究鲜有报告,il】而此类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有效
的措施得以控制或者避免。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对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医学知识因素进行分析和
阐述,以供临医生参考及防止法医在尸解取材中出现
类似的情况。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诊断性因素从简单的
不影响诊断的小失误,如检验it期错误、忽略,到严重
影响诊断的失误,如标本遗失或混淆标签。尽管此类
错误的发生率很低(<6%),但一旦发生.对病人的影
响是巨大的,可能导致的对病人伤害却是不得而知
的。为了研究方便,将潜在的该种影响因素按照病理
标本的处理环节进行划分、分析。
一
、标本取材
病理标本取材过程中不够仔细,取材方法或者部
位不当,取材后对标本的固定等处理不当均会影响进
一步的形态学观察诊断。
病理标本常见的有:各种门诊手术取材的小块组
织标本;手术室切除的全部或部分器官或大块组织切
除标本;各种纤维内窥镜取材的小块组织标本:各种
穿刺取材的穿刺小标本:各种细胞学标本:一些特殊
检查的体液或血液标本,如做血液或体液pcr检查
标本。在取材时要做到准确、迅速、完整和具有代表
性,以免凶取材不当造成抗原丢失或破坏,从而影响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取材中,尽量取原发性病变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学
观察,避免取不具备特异性表现的继发性改变区域
(如坏死、液化等)的标本。
作者简介】林霞(1978一),女,汉,四川射洪人,法医病理学在读硕士,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578738;e-mail:linxiaqiu01@163 corn
· 48 ·
各种不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一样.包括取材的范
围、取材用的工具或者同样的工具要求采用不同的使
用方法来切取标本。活检标本常取材于体表、空腔脏
器的内壁或一些实质性器官,如皮肤、口腔、鼻腔、喉、
胃、肾和肝等。取材常用钳取,所取的材料较小且常因
挤压而变形。因此在取材时应注意:活检钳的刀口要锋
利,以减少对组织的挤压;避免使用有齿镊,同时夹取
组织时动作应轻柔,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挫伤或挤压组
织,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钳取困难时可采取针吸.实
质性脏器肿物直径大于2 cm者均可针吸。例如,肺癌
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较厚的凝固性坏死或脂性分泌物,
为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可采用针吸方法,深部取样。另
外,粘膜下肿物的活检一般难以获得阳性标本.因为他
们常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表面微微高低不平,或仅粘
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等,可采用针吸方法进行粘膜
下穿刺,提高阳性标本的几率。_21取材时还应避免过
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如有线结应拔除。所取材的
部位要具有代表性.尤其是病变部位较大时。
肿瘤标本取材时要观察肿瘤的大体情况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应选择肿瘤主体部分、肿瘤邻近组织
及其肿瘤两端的切缘分别取材,并应注意切取肿瘤组
织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 如对外生性肿瘤要采取较深
的组织;对于溃疡性肿瘤要钳取溃疡周边的组织。这
既可避免肿瘤组织表面粘液及瘤组织变性坏死物的
干扰,又可以看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便于
正确识别肿瘤组织,并查明对正常组织有无浸润破坏
现象,更有助于对肿瘤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若只取
到了肿瘤上一些坏死组织或炎性反应性增生.则可能
无法检出肿瘤细胞.从而造成错误的病理诊断。如果
取材不足.也可能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既留
下了医疗纠纷隐患又延误了病人的病情。如有可能最
好还能采取肿瘤易转移的部位的淋巴结。以明确其转
移情况,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分级,便于临床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及了解预后。
而手术切除标本的取材可根据标本的大小采用
相应的取材方法。对于小标本的处理,可先在固定液
中固定.再修切成适宜大小继续固定;对于大标本的
处理.所取材要包括主要病灶、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
处、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以作对比。不同的临床科室
对取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骨科的肿瘤伴有病理性骨
折时.应避免在骨折部位取材,以免将修复增生的骨
痂误诊为肿瘤。
某些器官取材还要注意取材时间.如子宫内膜、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皮疹,而皮肤癌则没有比一发现它就取标本更合适的
时间了。若为黑色素瘤还应全部切除,并包括边缘外
3~5 ram的范围 【
细胞学标本采集时也有很多要注意问题.如深部
痰,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晨尿的收集等。胸腹水采
集前让病人做活动,以使沉淀的癌细胞悬浮起来 细
胞学标本一定要新鲜送检。细胞标本的取材有印片
法、穿刺法、沉淀法和活细胞标本的制备等。印片法常
常用于活检和手术标本,优点是操作简单,细胞抗原
保存好;穿刺法常用于淋巴结、软组织、肝、肾和肺等
的穿刺标本。穿刺液较少时,可直接涂在载片上:涂片
时操作应轻巧.以免损伤细胞,涂片要薄而匀。穿刺液
多或细胞丰富时可离心后涂片:活细胞标本的制备多
用于科研,这里不予细说
装标本的容器应为广口瓶,或专用的病理标本袋。
便于后继步骤中取出固定变硬的标本。取出标本时.要
全部倒出,注意瓶内壁及瓶盖上有无残留标本。小标本
如活检淋巴结等,最好不要全部做切片.最好保留一部
分以备查用。标本太小如胃活检等, 易遗失者可先用
染料点滴标记再用丝绸布包裹,以免遗失或漏切。
二、标本固定
凡是需要送检的各种组织.除了有特殊要求外.都
要首先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
与活体时相似的成分和形态,防止组织自溶和细菌性
腐败的发生使原有构造消失影响诊断。不能固定又不
能及时送检处理的标本要尽快放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
下保存 固定标本所选固定剂及容器应据标本类型和
检查项目而定。通常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这是最常用
的固定液。但仍应及时送检.因为其固定时间过长会
产生色素沉着,影响读片效果。若要求对标本作特殊
检查,如电镜或酶组织化学,则用戊二醛更合适。
影响固定的因素很多.如组织与固定液的比例、
固定的时间、固定时的温度等。除此之外固定剂本身
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选用不恰当的固定剂会引起细胞
成分如蛋白质、粘多糖、脂类、核酸和低分子量物质不
同程度的损失等 因此组织固定时应注意根据检查目
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定剂.临床医生若不清楚可先
询问病理科有无特殊固定要求再做固定。固定组织
时.固定液要足够量.一般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
5~10倍以上.而且应在组织取下后立即或尽快放人
适当的固定液中。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的固定
时间为3~24小时,然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大多数情
况可在室温25℃固定.如低温(如4℃)固定时,固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l期)
时间应相应延长。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为浸泡固定法。
此外.还有蒸汽固定法、注射或灌注固定法、滴加法、
微波固定法等,采用何种方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
蒸汽固定法常用于固定组织中的可溶性物质;注射或
灌注固定法用于某些组织块体积过大或固定剂难以
进入其内部的标本.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动物进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o1—0047—04
病理诊断是各种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诊断
对临床诊断疾病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病理诊断出错,造成患者的身
体、精神损害屡见不鲜。大多数情况下,病理诊断的失
误是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诊断标准尚不完善引
起,但有时却是因为一些与病理诊断标准无关的因素
所导致。关于病理诊断发生的错误文献报道大多集中
在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方面,例如非典型病变形态学
诊断标准、诊断临界值的界定与掌握、临床经验训练
等 对于因为与诊断标准无关因素影响病理诊断的案
例和研究鲜有报告,il】而此类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有效
的措施得以控制或者避免。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对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医学知识因素进行分析和
阐述,以供临医生参考及防止法医在尸解取材中出现
类似的情况。
常见的影响病理诊断的非诊断性因素从简单的
不影响诊断的小失误,如检验it期错误、忽略,到严重
影响诊断的失误,如标本遗失或混淆标签。尽管此类
错误的发生率很低(<6%),但一旦发生.对病人的影
响是巨大的,可能导致的对病人伤害却是不得而知
的。为了研究方便,将潜在的该种影响因素按照病理
标本的处理环节进行划分、分析。
一
、标本取材
病理标本取材过程中不够仔细,取材方法或者部
位不当,取材后对标本的固定等处理不当均会影响进
一步的形态学观察诊断。
病理标本常见的有:各种门诊手术取材的小块组
织标本;手术室切除的全部或部分器官或大块组织切
除标本;各种纤维内窥镜取材的小块组织标本:各种
穿刺取材的穿刺小标本:各种细胞学标本:一些特殊
检查的体液或血液标本,如做血液或体液pcr检查
标本。在取材时要做到准确、迅速、完整和具有代表
性,以免凶取材不当造成抗原丢失或破坏,从而影响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取材中,尽量取原发性病变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学
观察,避免取不具备特异性表现的继发性改变区域
(如坏死、液化等)的标本。
作者简介】林霞(1978一),女,汉,四川射洪人,法医病理学在读硕士,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578738;e-mail:linxiaqiu01@163 corn
· 48 ·
各种不同的标本取材要求不一样.包括取材的范
围、取材用的工具或者同样的工具要求采用不同的使
用方法来切取标本。活检标本常取材于体表、空腔脏
器的内壁或一些实质性器官,如皮肤、口腔、鼻腔、喉、
胃、肾和肝等。取材常用钳取,所取的材料较小且常因
挤压而变形。因此在取材时应注意:活检钳的刀口要锋
利,以减少对组织的挤压;避免使用有齿镊,同时夹取
组织时动作应轻柔,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挫伤或挤压组
织,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形。钳取困难时可采取针吸.实
质性脏器肿物直径大于2 cm者均可针吸。例如,肺癌
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较厚的凝固性坏死或脂性分泌物,
为提高标本的阳性率,可采用针吸方法,深部取样。另
外,粘膜下肿物的活检一般难以获得阳性标本.因为他
们常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表面微微高低不平,或仅粘
膜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等,可采用针吸方法进行粘膜
下穿刺,提高阳性标本的几率。_21取材时还应避免过
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如有线结应拔除。所取材的
部位要具有代表性.尤其是病变部位较大时。
肿瘤标本取材时要观察肿瘤的大体情况及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应选择肿瘤主体部分、肿瘤邻近组织
及其肿瘤两端的切缘分别取材,并应注意切取肿瘤组
织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 如对外生性肿瘤要采取较深
的组织;对于溃疡性肿瘤要钳取溃疡周边的组织。这
既可避免肿瘤组织表面粘液及瘤组织变性坏死物的
干扰,又可以看到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关系,便于
正确识别肿瘤组织,并查明对正常组织有无浸润破坏
现象,更有助于对肿瘤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若只取
到了肿瘤上一些坏死组织或炎性反应性增生.则可能
无法检出肿瘤细胞.从而造成错误的病理诊断。如果
取材不足.也可能将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既留
下了医疗纠纷隐患又延误了病人的病情。如有可能最
好还能采取肿瘤易转移的部位的淋巴结。以明确其转
移情况,有利于肿瘤的分期、分级,便于临床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及了解预后。
而手术切除标本的取材可根据标本的大小采用
相应的取材方法。对于小标本的处理,可先在固定液
中固定.再修切成适宜大小继续固定;对于大标本的
处理.所取材要包括主要病灶、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
处、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以作对比。不同的临床科室
对取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骨科的肿瘤伴有病理性骨
折时.应避免在骨折部位取材,以免将修复增生的骨
痂误诊为肿瘤。
某些器官取材还要注意取材时间.如子宫内膜、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1期)
皮疹,而皮肤癌则没有比一发现它就取标本更合适的
时间了。若为黑色素瘤还应全部切除,并包括边缘外
3~5 ram的范围 【
细胞学标本采集时也有很多要注意问题.如深部
痰,不应含食物碎渣和唾液;晨尿的收集等。胸腹水采
集前让病人做活动,以使沉淀的癌细胞悬浮起来 细
胞学标本一定要新鲜送检。细胞标本的取材有印片
法、穿刺法、沉淀法和活细胞标本的制备等。印片法常
常用于活检和手术标本,优点是操作简单,细胞抗原
保存好;穿刺法常用于淋巴结、软组织、肝、肾和肺等
的穿刺标本。穿刺液较少时,可直接涂在载片上:涂片
时操作应轻巧.以免损伤细胞,涂片要薄而匀。穿刺液
多或细胞丰富时可离心后涂片:活细胞标本的制备多
用于科研,这里不予细说
装标本的容器应为广口瓶,或专用的病理标本袋。
便于后继步骤中取出固定变硬的标本。取出标本时.要
全部倒出,注意瓶内壁及瓶盖上有无残留标本。小标本
如活检淋巴结等,最好不要全部做切片.最好保留一部
分以备查用。标本太小如胃活检等, 易遗失者可先用
染料点滴标记再用丝绸布包裹,以免遗失或漏切。
二、标本固定
凡是需要送检的各种组织.除了有特殊要求外.都
要首先固定。固定的目的在于尽量使组织和细胞保持
与活体时相似的成分和形态,防止组织自溶和细菌性
腐败的发生使原有构造消失影响诊断。不能固定又不
能及时送检处理的标本要尽快放在低温或超低温条件
下保存 固定标本所选固定剂及容器应据标本类型和
检查项目而定。通常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这是最常用
的固定液。但仍应及时送检.因为其固定时间过长会
产生色素沉着,影响读片效果。若要求对标本作特殊
检查,如电镜或酶组织化学,则用戊二醛更合适。
影响固定的因素很多.如组织与固定液的比例、
固定的时间、固定时的温度等。除此之外固定剂本身
也有一定的影响.如选用不恰当的固定剂会引起细胞
成分如蛋白质、粘多糖、脂类、核酸和低分子量物质不
同程度的损失等 因此组织固定时应注意根据检查目
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固定剂.临床医生若不清楚可先
询问病理科有无特殊固定要求再做固定。固定组织
时.固定液要足够量.一般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
5~10倍以上.而且应在组织取下后立即或尽快放人
适当的固定液中。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的固定
时间为3~24小时,然后保存于70%酒精中。大多数情
况可在室温25℃固定.如低温(如4℃)固定时,固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l期)
时间应相应延长。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为浸泡固定法。
此外.还有蒸汽固定法、注射或灌注固定法、滴加法、
微波固定法等,采用何种方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
蒸汽固定法常用于固定组织中的可溶性物质;注射或
灌注固定法用于某些组织块体积过大或固定剂难以
进入其内部的标本.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动物进
病理标本因素致病理诊断失误分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316例急死的法医学分析下一篇:生物超弱发光在法医学中的研究应用展望
本文2009-03-27 16:54:55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439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