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09-2013年农村劳动就业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09-03-26浏览:2207下载200次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强“三农”工作和推进农村社会经济跃升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武夷山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委研究同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村况概括

   

    **村辖区面积7.55平方公里,林地8239亩,森林覆盖率95%,耕地1061亩。辖区1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48户997人,其中劳动力623人,在外务工和经商177人。2007年村财收入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8元,有一所卫生所,占地面积30平方米;有一所学校占地960平方米,学生4人,老师4人;有一所文化体肓中心占地60平方米。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1%。通往集镇公路全部硬化,各自然村内巷道硬化率13%;电话(含移动电话)、电视入户率100%。

 

   (二)劳动力基本情况

   

    农村劳动力总数623人,其中女劳动力329人;富余劳动力98人;已转移就业177人,在本市工业企业86人;有转移意向98人,已参加培训86人;有培训意向82人。

   

    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88人,初中文化程度376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9人。

   

    劳动力中特殊困难就业群体8户13人,其中需要就业援助独生子女户3户4人;需要就业援助低保户1户2人。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大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增加宵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为核心,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促进就业方针,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综合运用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动员并组织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提供有效培训和服务,提高其就业技能,促进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在城镇稳定就业,以促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海陕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建立适应农村需求、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和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就业。

   

     三、基本目标(至2013年底)

   

     1、五年新增转移就业88人,至2013年底转移就业人数达265人,在原已转移就业177人基础上新增收50%。

     

     2、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术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09-2013年农村劳动就业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