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解决医疗纠纷引发的思考(附1例报告)
【关键词】仲裁;医疗纠纷;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d9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4—0265—03
利用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是对现行《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中三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之外的一种
有益补充,有效地克服了《条例》中解决方式的弊端,
有其优越性,得到了医患双方和社会的认可。笔者通
过对仲裁解决1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讨
论.供大家借鉴。
案情介绍
患者,徐某某,男,72岁,××市人。因“胆道感
染、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功能损害、阻塞性黄
疸”。于2005年10月6日人住某省级医院外科治
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术前准备充分.检查
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于2005年10月l1日在气
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引流术”,术中行常规纤维胆道镜检,未见胆道残余
结石。手术顺利,术后t管引流通畅,予以常规抗炎、
利胆、保肝等药物治疗.但患者肝功能一直恢复缓
慢。2005年11月3日行“t管胆道造影”显示:胆总
管下端充盈缺损.残余结石不能排除。2005年11月
6日,患者病情变化,出现意识模糊,病危转人icu
治疗,人室诊断考虑为: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后并发胆道残余结石、肝性脑脊髓病变、肺部感
染、胆道感染。在维持原治疗方案上加大抗感染力
度,病情好转。2005年l1月23日,胆道镜下行“胆
道残余结石取石术”,术中将残余结石推人十二指肠
中,重新置人t管引流。2005年l1月24日,复查“t
管胆道造影”显示:有造影剂渗人腹腔.“,i1''管窦道有
漏口。患者并发腹腔感染,予以拔除“t”管,重新置
人腹腔多孑l引流管并接负压吸引。经过抢救治疗.患
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出
现双侧足下垂,四肢肌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于2005年12月29日转人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继续
康复治疗。转出诊断考虑为:肝性脑脊髓病变、周围
神经病变、颈椎间盘突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胆囊
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
疗,患者病情稳定,仍遗留神经系统症状,达到出院
标准。
在患者出现术后病情变化后.家属对医院的治
疗提出了疑义.认为患者病情变化是医院的不当医
疗行为所致.拒绝缴纳治疗费用且不愿办理出院手
续。为明确医疗责任,经医患多次协商.先后于2006
年8月8日和2006年9月15 13.共同委托了省市
医学会对该案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鉴定情况
一
、市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
向当事人提问.经过讨论认为:
医院对患者诊断明确,术式选择恰当,但第一次
手术中未采取可靠方法明确胆总管结石.以至第二
次行纤维胆境取石术,术中又损伤窦道发生胆漏致
胆汁性腹膜炎的明显损伤,但不能确定患者目前的
异常情况与医方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
任。
二、省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
查阅了双方提供的全部资料,向当事人提问,并对患
者进行了现场体检。经过讨论后认为:
医院诊断不确切.应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指征明确,
手术方式正确,但术中疑有胆总管结石存在.未以可
靠方法予以确定。医方第二次采取经窦道纤维胆镜
取残余石术.术中发生窦道损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
的明显损伤.与第一次手术未能确定是否有残余结
石,而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时损伤窦道发生胆漏存
在因果关系。
[作者简介]张铁铭.男,安徽中医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tel:+86—551~2838592~e—mail:ztmahhfc~ahoo.corn.cn
· 266 ·
患者自术后24天起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目前遗留的神经系统损害,除了患者的高龄,原有高
血压病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全身感染外。与术后
营养支持不足,进一步加快了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
有一定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
责任。
仲裁情况
鉴定责任明确后。由于双方就医疗损害赔偿数
额的差距较大。在未能自
【中图分类号】d9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4—0265—03
利用仲裁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是对现行《医疗事
故处理条例》中三种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之外的一种
有益补充,有效地克服了《条例》中解决方式的弊端,
有其优越性,得到了医患双方和社会的认可。笔者通
过对仲裁解决1例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讨
论.供大家借鉴。
案情介绍
患者,徐某某,男,72岁,××市人。因“胆道感
染、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功能损害、阻塞性黄
疸”。于2005年10月6日人住某省级医院外科治
疗。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在术前准备充分.检查
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于2005年10月l1日在气
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
引流术”,术中行常规纤维胆道镜检,未见胆道残余
结石。手术顺利,术后t管引流通畅,予以常规抗炎、
利胆、保肝等药物治疗.但患者肝功能一直恢复缓
慢。2005年11月3日行“t管胆道造影”显示:胆总
管下端充盈缺损.残余结石不能排除。2005年11月
6日,患者病情变化,出现意识模糊,病危转人icu
治疗,人室诊断考虑为: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
术后并发胆道残余结石、肝性脑脊髓病变、肺部感
染、胆道感染。在维持原治疗方案上加大抗感染力
度,病情好转。2005年l1月23日,胆道镜下行“胆
道残余结石取石术”,术中将残余结石推人十二指肠
中,重新置人t管引流。2005年l1月24日,复查“t
管胆道造影”显示:有造影剂渗人腹腔.“,i1''管窦道有
漏口。患者并发腹腔感染,予以拔除“t”管,重新置
人腹腔多孑l引流管并接负压吸引。经过抢救治疗.患
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出
现双侧足下垂,四肢肌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
于2005年12月29日转人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继续
康复治疗。转出诊断考虑为:肝性脑脊髓病变、周围
神经病变、颈椎间盘突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胆囊
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经过近一年的康复治
疗,患者病情稳定,仍遗留神经系统症状,达到出院
标准。
在患者出现术后病情变化后.家属对医院的治
疗提出了疑义.认为患者病情变化是医院的不当医
疗行为所致.拒绝缴纳治疗费用且不愿办理出院手
续。为明确医疗责任,经医患多次协商.先后于2006
年8月8日和2006年9月15 13.共同委托了省市
医学会对该案件进行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鉴定情况
一
、市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
向当事人提问.经过讨论认为:
医院对患者诊断明确,术式选择恰当,但第一次
手术中未采取可靠方法明确胆总管结石.以至第二
次行纤维胆境取石术,术中又损伤窦道发生胆漏致
胆汁性腹膜炎的明显损伤,但不能确定患者目前的
异常情况与医方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
任。
二、省医学会鉴定意见
鉴定专家组听取了患者及医方的陈述和答辩.
查阅了双方提供的全部资料,向当事人提问,并对患
者进行了现场体检。经过讨论后认为:
医院诊断不确切.应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
炎,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手术指征明确,
手术方式正确,但术中疑有胆总管结石存在.未以可
靠方法予以确定。医方第二次采取经窦道纤维胆镜
取残余石术.术中发生窦道损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
的明显损伤.与第一次手术未能确定是否有残余结
石,而行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时损伤窦道发生胆漏存
在因果关系。
[作者简介]张铁铭.男,安徽中医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tel:+86—551~2838592~e—mail:ztmahhfc~ahoo.corn.cn
· 266 ·
患者自术后24天起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
目前遗留的神经系统损害,除了患者的高龄,原有高
血压病史,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全身感染外。与术后
营养支持不足,进一步加快了神经系统损害的发展,
有一定因果关系。
结论:本例属三级戊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
责任。
仲裁情况
鉴定责任明确后。由于双方就医疗损害赔偿数
额的差距较大。在未能自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引发的思考(附1例报告)
点击下载
上一篇:恶性医疗纠纷13例统计分析下一篇:浅谈贯彻落实尸检制度的几点认识
本文2009-03-26 14:27:04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410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