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全市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文化厅局长、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8年文化广电工作,全面部署2009年文化广电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上午大会上,**副书记代表市委作了重要讲话,**常委安排部署了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副市长明天还要进行总结讲话。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文化工作寄予了厚望,希望全市文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副书记、**常委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工作实绩回报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和重托。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克难攻坚,2008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8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困难也多,**站在了新一轮十年发展的起点上,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发展蓝图,对文化建设明确了“建设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市”奋斗目标。一年来,全市文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瞄准长远目标,坚持抓基础性、机制性、制度性建设,坚持抓创新性、突破性、品牌性工作,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文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一)奋力抗击地震灾害,发挥文化独特作用
5.12汶川大地震后,全市文广系统干部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一方面抗灾自救,一方面支援四川灾区。地震发生时,红岩联线、**中国三峡博物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等单位都立即组织观众疏散,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损失。全市文广系统众志成城,有条不紊地开展排查抢险工作,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积极援助四川抗震救灾,第一时间与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广电局取得联系,展开支援灾区行动。局系统单位和个人捐款达56万元,交纳特殊党费23万元,义务献血300余人次。在灾区最需要的时候,送去帐篷、发电机、电视发射机、方便面、矿泉水等11车物资。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我们一家人”—5.12大型赈灾义演,筹款10060万元。在灾后重建阶段,深入崇州市了解情况,制定文广设施重建规划,积极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协调,确保对口援建任务落到实处。开展文化抚慰活动,组织慰问团到崇州市怀远镇、三郎镇集中安置点进行慰问演出,受到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创造性开展抗震救灾宣传,广播播发稿件16440条,中央广播用稿820条;电视播发稿件922条,央视用稿342条。抗震救灾宣传工作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和广电总局两次表扬。文广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红岩联线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一批集体和个人受到市委及市委宣传部的表彰。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文化发展动力增强
把握胡锦涛总书记对**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和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2008年6月11日,鸿举市长、**部长、**副市长带队分别拜会了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我们向文化部提出了支持**建设文化对外开放重点城市,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特色文化抢救、保护与开发,支持**文化改革试验等4个方面11项请求,文化部照单全收。积极配合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随国务院调研组赴渝调研,争取工作主动,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文化建设专门用第二十九条进行表述,提出了很多有力的政策和项目。10月10日,文化部与**市政府签订了部市工作会商议定书,建立起长期合作战略机制,每年会商一次。2008年,文化部把我市已建的2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内容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补助体系,每一个由中央财政补助8万元。明确**举办2009年第11届全国老年合唱节、2010年国际合唱节、2011年第13届亚洲艺术节,支持**申办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批准洪崖洞、巴国城为全国第三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物局把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作为全国石窟类文物保护1号工程,支持**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修建。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我市《骨干台站广播电视频率资源规划》和《**市广播电视节目农村无线公共服务体系技术方案》。
同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强化文化建设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8〕17号)。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文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渝委发〔2008〕1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委宣〔2008〕134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工作的意见》(渝文广发〔2008〕207号)。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民生明显改善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提档加速,**歌乐山红岩魂陈列总馆新馆建成开放,**川剧艺术中心、**大剧院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国泰艺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国际马戏城、**市群众艺术馆完成规划立项选址。各区县加大投入,利用市委、市政府拨付的2500万元专项资金撬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比如,万州区三峡移民纪念馆正式奠基,图书馆新馆建成投入使 用。合川区投资1.5亿元修建的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投资2.8亿元的博物馆完成了选址和可研,还投资200万元改建了文物库房。南岸区投资900万元对文化馆新馆进行装饰装修和设备配置,于2008年10月投入使用。涪陵区计划投资1.5亿元修建文化艺术中心。黔江区开工建设图书馆新馆。江津、大足、酉阳、巫山等地都新建了一批文化设施。重大文化工程推进有力,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完成**市分中心二期工程改造和11个区县支中心的建设任务,启动了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走进了市内3所高校。建成2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10820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建设任务,31个台站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在奥运会前完成。农村电影放映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农村中小学观看率达到100%。免费开放18家博物馆、纪念馆,全年接待游客达785万人次,红岩联线还提出服务标准化、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增设参观内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演出700多场。组织开展和参与了武陵山文化艺术节、巫山红叶节、奉节脐橙节、大足龙水湖畔音乐节等10多项全市性重大文化活动。举办了**市第三届乡村文艺汇演、三峡库区文艺展演和**市首届小品大赛,组织开展迎春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和清明节、端午节期间群众文化活动80余场,组织10个区县的10台文艺节目到主城区演出。全市累计组织开展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达到39403场,30130个单位参加,2705万人次参与,央视《焦点访谈》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杂技《感—倒立组合》参加全国第七届杂技比赛,荣膺文华杂技节目创作金奖第一名和2008年度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一等奖、文华杂技节目编导奖,得到了薄熙来书记的批示表扬。京剧《大足》获得全国第五届京剧艺术节银奖。市京剧团演员周利获2008第六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青衣组金奖。**艺校舞蹈新作《女兵》、《挽扇仕女》在全国“荷花杯”舞蹈比赛中获优秀表演奖。川剧《李亚仙》、交响乐《太阳之子》、话剧《小萝卜头》公演,《李亚仙》得到了贺国强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新排练话剧《闲话草民》、现代川剧《村官朝天椒》。罗中立、庞茂琨、江碧波、周顺恺等8位美术家入编《中国美术30年》。向文化部报送当代现实主义题材作品4部,向国家广电总局上报《解放大西南》、《**谈判》等电视剧11部。抗震救灾中推出合唱《生命的呼唤》、群口快板《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配乐诗朗诵《我们都是汶川人》等文艺作品。举办**市首届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全市30个区县的450支队伍近1000名选手参赛,涌现出一批新人新作。面向全国征集到舞剧、歌剧、话剧、戏曲剧本22个。全市上下抓艺术创作的意识逐步强化,重视艺术创作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各区县充分发掘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创作了一批极有价值的作品,其中不乏精品。比如,万州区创作排练了大型话剧《闲话草民》,启动电视连续剧《血沃三峡》、《大峡江》剧本创作。巴南区突出巴文化特色,创作木洞山歌剧《迎村官》,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获得金穗杯。长寿、綦江、南川、璧山、巫山等地的文艺创作也有声有色。沙坪坝区还设立了“沙坪坝区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拟定了《沙坪坝区文艺精品创作奖励办法》。
(五)切实抓好基础工作,两个保护成效显著
从制度建设入手,从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推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物保护方面,重点抓了三峡文物保护、重点文物保护和城市大拆迁中文物保护工作。三峡文物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的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忠县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巫山大昌古民居搬迁复建工程通过专家验收并对外开放,涪陵白鹤梁文物保护工程、云阳张桓侯庙东侧滑坡治理工程有序推进。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文物调查工作结束,编制完成《2008年**市主城区危旧房改造文物保护规划》。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抗战遗址调查工作,田野调查工作全面展开,启动率在全国位居前列,受到国家三普办的通报表扬。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4个,全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累计达到13个,**中国三峡博物馆入选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召开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明确了“以宣传为先导,普查为基础,研究为支撑,项目保护为中心,传承人扶持为关键,博物馆、传习所或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拓展,建立起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和体系”的工作思路。秀山民歌、酉阳民歌等16个项目进入第二批国家级名录。目前,全市有国家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29个,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62个,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23项,基本建立了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体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巴南、石柱、沙坪坝、合川、忠县、巫溪、开县等15个区县率先完成了前期普查工作任务,探索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六)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成功策划首届**演出季,坚持“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赞助、社会参与”的原则,采取“政府扶持一点、院团化解一点、剧场优惠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成功组织12台国内外和36台本市优秀舞台剧目演出96场,观众达10万多人次,实现票房收入2600多万元,平均上座率达70%以上,市外剧目上座率达90%以上,其中,《卡门》、《藏谜》、《三大男歌唱家音乐会》、《百老汇之魂》等演出全场爆满、一票难求。2008年广播电视业实现总收入超过18亿,其中产业总收入10亿,较2007年增长25%,产业利润达7500万,增幅达26.2%。全市电影票房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1亿元,较2007年增加50%。动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年制作完成电视动画片6部3511分钟,生产数量位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二位。大力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西博会上签约项目协议金额达9.56亿元。歌舞团转企改制后焕发生机活力,打造了时尚大型歌舞《渝·美人》,2008年各项收入达到1000万元。广电集团、市杂技团与上海时空之旅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取项目、团队、运作“三个平移”的模式,联手打造**版《时空之旅》。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态强劲,涌现出享弘数字影视公司、宏信软件公司、笛女阿瑞斯影视公司等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各区县也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南岸区召开全委会专题研究文化建设工作,设立1000万元政府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九龙坡区建立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台了《促进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和《创意产业优惠政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沙坪坝区规划了文化产业发展“233”战略。渝中区提出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铜梁县龙灯特色文化产业、綦江农民版画产业都得到快速发展。
(七)全面扩大文化开放,彰显**文化魅力
对外交流卓有成效,赴德国、法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系列品牌活动、罗马“中国艺术节”活动、纪念哈萨克斯坦建都1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首次组团到非洲3国访问演出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承办了“德中同行·走进**”文化交流活动,涵盖了文化交流、文艺演出、经贸洽谈和高层论坛等领域。2008年以来,全市对外文化交流出访项目51个410人次,接待19 个国家和地区的81个项目724人来渝进行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来访人数比上年增加40%,项目数增加了74%。**电视台国际频道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加入长城平台,成功落地北美,成功举办了威尔士、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电视周,与美国五洲电视集团联合举办了“我们共同祝福—2009跨国新年双语晚会”,让世界人民加深了对中国文化、对**文化的了解。组织召开了直辖四城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研讨会、全国城乡统筹公共文化论坛暨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论坛。积极组织系列奥运活动,举办了“2008—和谐**迎奥运”火炬传递文艺演出、“庆直辖·迎奥运”歌咏会等活动;**中国三峡博物馆牵头组织长江沿线15家博物馆,在奥运期间推出《长江文明展》,**54件珍贵文物集中亮相首都博物馆;积极参加奥运演出季活动,川剧《金子》、大型交响乐《长江》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铜梁龙舞》成为奥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的压轴戏;组织群众文艺队伍80余人参加了城市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春蚕》参加了“迎奥运”—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自编舞蹈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华礼乐”篇章;“中国故事”—“**祥云小屋”文化展示活动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成功开展,被北京奥组委和文化部授予最佳组织奖、最佳策划奖、突出贡献奖三项大奖,是唯一同时获得三项表彰的省市。
(八)整体谋划文化改革,准备工作进展良好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市文改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精神,深入调研,拟制改革方案,开展动员培训,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2008年7月,对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无锡等地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拿出1个调研总报告和5个分报告,为制定改革方案奠定了基础。2008年11月18日召开了局属12家单位改革动员会,就加快推进“事转企”、“企改制”进行吹风,布置系列改革准备工作。2008年11月20至25日,局文改办到局属12家单位进行调研,初步摸清了各单位发展定位、改革路径、盈利模式、方法步骤和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历史遗留问题等。起草了局系统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专业院团改革方案。2008年12月,组织12家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和工作骨干进行了新一轮改革集中培训。
(九)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职能履行得到强化
认真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整改活动,建立“双联”制度,由每位局领导和机关业务处室对应联系3至4个区县和2至3个直属单位,建立与基层联系的畅通渠道。从2008年10月6日至11月16日,局领导带领13个调研组完成了对40个区县和24个局属单位的“双联”走访工作,征求到大量意见和建议,掌握了基层文化建设第一手资料。加强了对下放审批项目的指导,对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涉及事项进行归纳整理,印发了《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流程》和《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手册》(试行)。严格推进政务公开,将所有审批办结项目及时在局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文化市场行政审批工作实现无投诉、无行政复议和无行政诉讼案件。开展了机关“双学双讲”、“党员示范岗”争先创优、文明单位创建、廉政勤政创建、聘请行政效能建设监督员、机关作风巡查暗访等“六个一”活动,切实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和环境。编撰文化广电发展蓝皮书,创办《**文广》杂志,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扩大**
在2009年全市文化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9-03-18 17:15:02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355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