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四次思想大讨论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改革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这30年里,关于改革开放先后有四次比较大的讨论: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92年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讨论;1997年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的讨论;2005年-2007年关于改革本身的争论。这几次讨论均关乎改革开放的存废,更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解放思想”每每在紧要关头为人们排解了困惑,树立了坚定的信念,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是中国发展历史上辉煌的30年,是让全国人民真真切切体会到实惠的30年,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的30年。
1978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约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78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30年间,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改革的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过去的30年里,关于改革开放先后有四次比较大的讨论: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92年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讨论;1997年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形式的讨论;2005年-2007年关于改革本身的争论。这几次讨论均关乎改革开放的存废,更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解放思想”每每在紧要关头为人们排解了困惑,树立了坚定的信念,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地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十七大报告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就是对过去30年以来实践的充分肯定,表达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更顺应了新时期人民的期待和要求。
一、解放思想先后四次在紧要关头挽救了改革开放事业
(一)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长期形成的“左”的思想还很深,“两个凡是”又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新的桎梏枷锁,党和国家的事业处于徘徊之中,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选择。邓小平同志针对当时极“左”思想盛行、唯心主义泛滥、形而上学猖獗的现实状况,坚决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破除“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打破了“两个凡是”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大解放,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1978年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首先是解放思想”的论断。为什么要把解放思想明确地放在“首先”位置上?邓小平同志的回答是:“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①他强调,是否解放思想,“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②“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么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③这个报告可以看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彻底突破了“两个凡是”和“左”的错误,为探索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次会议把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又为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道路。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
(二)1992年,姓“资”还是姓“社”。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党和国家又处在一个紧要关头,一方面,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还是走回头路?另一方面,改革中的新举措不可避免地同若干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引发一系列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要求重新审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在1990年,计划经济又回潮,社会上开始有人批评市场化改革,认为改革是执行资本主义路线,把计划与市场同社会主义制度联系在一起,把计划与市场的争论提高到两个路线、两种制度的斗争上来,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就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那时面临的选择只有两条:一是顶住压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二是顺着否定改革的回潮走。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就是在这样的形势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1992年,邓小平同志一路南下,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④,“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⑤,并且提出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同样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⑥等许多开创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1992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引发了新一轮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此深入人心并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大好势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思想解放的推动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我们说这一次争论的结果,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确立了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这是第二次争论。
(三)1997年,姓“公”还是姓“私”。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人们很快发现,个体经济发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了,唯独国有经济举步维艰、相当困难。国有经济怎么办?包袱很重怎么发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四次思想大讨论
本文2008-11-19 10:45: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0878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