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浅谈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8-08-16浏览:2628下载160次收藏

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效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结果导向”,或者说强调的是责任和效率。

  从政府部门来看,伴随着业绩衡量指标的制定、评估乃至一定程度的公开,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处置权将加大,与此同时,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将显著提高:推行评估制度后,无论各部门的业绩(即与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关的产出和结果)是量化表述的还是定性描述的,各部门要对其业绩负责,无法以有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及其领导将面临强大的压力。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部门首长和高级官员对一定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状况的改变(称之为“结果”或者简称为“绩”,比如以警察工作为例,犯罪率的下降程度)负责,而具体项目管理者则对政府活动的直接结果(称之为“产出”或简称为“效”,如同样以警察工作为例,抓获多少罪犯)负责。这方面,新西兰的《财政支出责任法案》非常典型,而美国的《政府行为和结果法(1993)》(gpra)也有详细的规定,据被称为“gpra之父”的约翰·麦舍(johnmer鄄cer)的说法,“绩效评价将评估在占用一定资源的情况下所达到的绩效到底如何,各部门不得不对其活动的结果负责”。

  另一方面,绩效评价也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理财水平,促进单位成员更加重视工作结果,提高工作效率。

  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看,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意味着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也很可能意味着财政管理方式的某些变革,比如,放松对财政投入的控制程度,更加关注于财政支出的效果,从而使财政支出更好地反映政府阶段性的发展战略。但最大的变化是可能推动“绩效预算”模式的建立:即把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编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浅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