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讲温饱 三十年来奔小康
三十年前讲温饱 三十年来奔小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30年间,城乡居民生活经历了由解决温饱到逐步迈向小康的阶段,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也随之不断调整和转变,消费取向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逐步由满足生存必需品消费阶段逐步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求的非必需品阶段过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36元,比1985年的429元增长12.4倍,年均递增11.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20元,比1981年的206元增长13.2倍,年均递增10.3%。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2007年,××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1%,比1985年降低了1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比1985年降低了1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30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的六成以上用于食品以外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由温饱跃上全面小康。
膳食结构更加合理。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主要是以解决温饱作为生活的第一追求,食品消费量较多的是大米和面粉等主食品。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逐渐由吃饱向吃好和追求营养化、科学化、保健化和方便化方向发展,食品量消费较多的是猪、牛、羊肉、水产品、家禽、鲜蛋、鲜菜、水果等副食品,并且在外用膳的比重逐年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18.2%、副食占66.3%、在外用膳占15.5%,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16.8个百分点,副食上升5.3个百分点,。副食品消费中的奶及奶制品是1984年的55.9倍,饮料是1984年的33.5倍。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中,主食占36.2%、副食占51.2%、在外用膳占12.6%,与1984年相比,主食比重下降20.9个百分点,副食上升9.7个百分点,在外用膳上升11.2个百分点。
穿着消费走向时尚、品牌、个性化。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对衣着的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单一的御寒、保暖到中高档、舒适、时兴、款式的多样化,从一套衣服穿几年到一个季节穿几套,从单一的本地渠道购物到繁华的都市选物,由每件几元上升到几百元甚至过千元,人们开始注重“包装”自己,流行的休闲装、羽绒服、牛仔装等,多姿多彩的款式与色调衬托出百姓对美和个性化的执着追求。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076.9元,比1985年增长了14.7倍。人均购买服装9件、购买鞋类3.5双,分别是1985年的4.3倍和1.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0.3%,比1985年下降了30.2个百分点。
2007年,××市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28.8元,比1985年增长了6.5倍。人均购买服装2.9件、购买鞋类1.6双,分别是1985年的3.6倍和8倍。与此同时,购买各种布料的数量和支出明显减少,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材料占衣着的比重为3.4%,比1985年下降了27个百分点。用于购买首饰、手表、化妆品和美容美发等个性化的消费快速增长。2007年,××市城镇居民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15.7元,化妆品支出85.9元,美容美发支出37.4元;农村居民人均购买首饰1.3元,化妆品支出4.3元,美容美发支出1.2元。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趋向现代化。城乡居民生活变化尤为显著的是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居民家庭对现代化耐用消费品的拥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实用到享乐,普及程度迅速提高。从上世纪70年代的
三十年前讲温饱 三十年来奔小康
本文2008-07-15 15:07:00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0503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