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委副书记在各乡镇村级领导干部信访稳定工作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8-06-23浏览:2508下载244次收藏

县委副书记在各乡镇村级领导干部信访稳定工作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同志们:
当前正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确保社会稳定是十七大的要求所在。今天,能有机会与大家面对面地交流学习,共同研究分析当前信访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探讨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感到非常荣幸。按照培训班的安排,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信访工作是体察民意的"寒暑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乡镇信访工作是乡镇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通过乡镇信访渠道协调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好乡镇信访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要求,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从全国形势看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所处的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明显增多。"三农"、社会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国有金融系统不良资产过大等问题,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居民治安敏感度上升,农村社会治安管理落后、应变能力差,城市流动人口增多、治安环境复杂,加上我国警力不足的现状,都是影响居民安全感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不重视、不抓紧应对这些挑战,不仅会干扰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会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从全国的角度来讲,目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的社会结构,我国的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国城乡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6%上升到"十五"时期末的43%,城镇人口从4.59亿增加到5.6亿;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我国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目前,就业方式日趋灵活,已有60%以上的城镇从业人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工作,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
二是利益格局调整不断加深。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改革内容来看,我们需要推进的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利益调整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比较大的改革,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难度加大。从改革动力来看,改革初期,人心思变和较低的社会预期激发着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社会的动力与政府的牵引力紧密结合,推动着改革快速推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要求明显增强。如何在利益格局的调整过程中,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而且直接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三是公共需求急剧增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出一些新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近年来,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公共需求大幅上升,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正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出增长迅速、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但是,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渐进的动态的历史过程。如何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的同时,对人们迅速提高的公共需求加以正确引导,切实防止超越阶段把人们的"胃口"吊得过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是人们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而由于目前我国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农村群众应享有的基本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咨询、对话、上访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的有些干部却没有适应人民群众维权意识增强带来的新变化,仍然习惯于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群众工作方法,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代要求不合拍、与群众不对路,导致费力不少、收效了了,极少数干部片面认为上访群众是歪曲事实、无理取闹、胡搅蛮缠,往往采取高压方式,又造成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在求同存异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包容多样中扩大社会认同,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五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出现。人类迄今为止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二三百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县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县的人口不到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而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一个13亿多人口的国家要在不到100年的时间跨度内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来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这就意味着西方国家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能会集中出现。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内,由于我国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由此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将会更加凸显。这些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给我们做好新时期下的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不仅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把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紧紧围绕基层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提高依法管理基层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研究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课题,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解决矛盾、促进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
2、从全县形势看做好信访工作的紧迫性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街道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大力加强对各类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化解的力度,积极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县域治理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了全县社会的持续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信访工作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一是信访工作面临较大压力。2007年,全县实际发生来县以上上访1023起、4993人,同比增加233 起、41 人,分别上升29%和0.8 %,集体访 208起、2498 人。其中,来县上访468起、1932人,起数增加21起,人数增加103 人,分别上升4.6%和 5.6%;去市上访396起、2596人,分别增加56%、下降4%;到省上访123起、418人,分别上升50%和12%;进京上访36起47人,分别上升112%和27%,上访总量在全市长期居于靠前的位置。上访人员言词激烈、情绪激动,行动极端,动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大门、静坐示威等方式缠访、闹访,严重干扰了党政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是影响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短时期内仍难以得到彻底解决。我县在信访总量下降的同时,突发性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发生,镇、村信访案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①换届选举问题。极个别落后村的换届选举工作已到攻坚阶段,换届选举中出现的程序不合法、个别人拉选票、贿选以及以往村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等敏感问题引发的上访纷纷出现,这类问题占来访总量的21%。②土地问题。农村土地调整基本结束,但有些乡镇土地调整不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有关机动地超标、强行占地、乱批乱占宅基地等问题的上访不断出现,这些问题占来访总量的16%;另外,涉及占地补偿安置的问题占来访总量的13%。③改制遗留问题。主要是关于拖欠职工工资、欠缴养老保险金、要求加入医疗保险、借款归还等问题的上访持续不断,越级集体上访增多,这一类占来访总量的15%。④困难群体生活救助问题。特别是年末岁尾,更是困难群体要求落实待遇及寻求救助的集中时期,各类抚恤金、救济金发放和困难群体救助等问题,有可能造成范围较大的群众上访。这类问题占来访总量的5%。⑤民办教师问题。目前,我县个别民师四处串联,秘密召开会议,继续反映其身份和待遇等已经有明确答复意见的问题。⑥涉法、涉诉、涉军问题。各类经济纠纷、民事纠纷、信访老户和涉军人员上访一直占据较为突出的位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少数基层干部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执行不到位;②极少数干部经济不清、村级帐目不公开、不真实、透明度差;③少数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或不公道,遇事不按法律程序办事,甚至激化了矛盾;④有的班子内部不团结,互相攻击,公开对立,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⑤个别村对村庄规划的执行不严谨,乱批乱建,村干部及乡镇建设部门把关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激化矛盾;⑥仍有部分村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有偏差,土地承包没有严格按照中央政策去办,有的不做过细的工作,强行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三是少数单位在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措施、落实力度等方面,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对省、市、县频繁开会、研究信访工作存有厌烦、抵触情绪,工作不主动,排查不彻底,使相同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有的对重点时期、敏感时期的信访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上访老户和可能发生的集体访心中无数、缺乏预案,看不到重点时期一旦发生重大、群体性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导致工作的被动;全县创建"平安"工作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人员不落实、经费不落实,技防物防不到位,经常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委副书记在各乡镇村级领导干部信访稳定工作培训班上的授课提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