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系统先进党员先进事迹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08-05-10浏览:2349下载212次收藏

            今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心情十分激动。感谢各级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注和厚爱,使我这样一名农业科技队伍的普通一员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县近300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向各位领导和广大党员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农技推广岗位上奋斗了近30个春秋,亲身经历了我县农业从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到传统的温饱农业再到现代的市场农业的伟大变革。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的组织里,我不断地领悟到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的光荣和自豪,也领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神圣。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学习——永无止境,探索——志在创新,奉献——义不容辞。
                                          学习——永无止境
                           
                
            我一时一刻也不曾放松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这种学习,使我更加坚定入党时对组织上发出的誓言,也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得到净化和升华。当然除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向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竹山农业的发展凝集着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虽然现在他们已退休休息,有些甚至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技财富,使我一生享用不尽。饶志农毕生扎根山区,沤心沥血为山区农业的发展苦苦追求的拼搏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使我更加热爱生我养我的家乡,更加热爱农技推广事业。旱地预留行是我县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找到的一条抗灾农业栽培技术,它的推广一举解决了长期困绕我县农业的瓶颈问题——玉米卡脖子旱,并使旱地农业走上了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甚至小麦、玉米、豆杂一年三熟的高效抗灾农业之路。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学习,吸收老一辈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研究了预留行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提出了小麦、玉米、豆杂、蔬菜一年四熟的套种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使我县旱地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加丰富了老一辈的套种模式理论。其次是在实践中学习。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老一套农技推广方式已完全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必须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掌握新的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此,我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一方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更主要的是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几年来先后学习了茶叶栽培、中药材栽培、黄姜栽培、蔬菜栽培等专业知识。一九九四年春,刚刚担任农业局副局长才几天,就深入到洪坪黑池的长村坝、龙石坪、顺水坪等高山村组,调查了解地膜玉米生产情况,研究探讨高山地区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历时半个多月,走村串户,宣传和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当时长村坝到龙石坪还没有公路,我和同事们走在峭壁的悬崖上,心惊肉跳,浑身发软,同事们劝我放弃此行,但我几乎是爬着走到了龙石坪。看到高山人民在如此险恶的条件下艰苦地生活,我更加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2002年冬,黄姜产业受市场价格的大幅降价而出现姜农严重受损的局面,各级领导及广大姜农都心急如焚。县委领导指示农业部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业系统先进党员先进事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