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征文范文
民之所欲 天必从之——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虽为一字之异其意义却有天壤之别。《国语·郑语》载史伯与郑桓公的一段谈话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将众多相异的事物调和起来才能滋生出崭新的事物,如果不能聚合万物,一味寻求以类相聚则无法面向新生,开辟未来,因此史伯反对“去和取同”。
“和”是一种胸襟,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境界。小到声色五味,大到治国平天下,“和”都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单穆公强调“听和而视正”,认为“听和则聪,视正则明。聪则言听,明则德昭。听言昭德,则能思虑纯固。以言德于民,民歆而德之,则归心焉。上得民心,以殖义方,是以作无不济,求无不获,然则能乐。”单穆公找到了感官之“和”与精神心灵之“和”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州鸠则明确指出“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将感官之“和”拓展到治国平天下之“和”。
风调雨顺则百物藩殖,“心平德和”则天下归心,无论天地自然,还是政治人伦,都离不开“和”,所谓济五味,和五声,平其心,成其政,“心平德和”既是和谐之美,又是和谐之政,非有博大胸襟,远大抱负,崇高追求之气度是难以企及的。
古代先贤尽管对“和”的境界孜孜以求,但掌握国家命运的统治者却
纪念五一口号60周年征文范文
点击下载
上一篇:我为和谐做贡献征文下一篇:纪念《**报》创刊100期征文
本文2008-04-10 00:00:00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013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