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上的讲话
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部署中,大的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抓领导体系、集体经济和基层组织三个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研究部署集体经济这一保障性问题。本来这个会想晚一点开,在提出一个更加明确的政策性意见后再开。现在有两个因素促使我们提前开这个会,一是在蹲点中,我对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作了具体了解和思考,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必须引起我们进一步高度重视;二是今年的政策包括土地指标要出台,想在政策到位前把这个问题再议一下。今天的会议主要是通报情况、出些题目,重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有关具体的政策和完善的办法,会后进一步研究制订出台。同时,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蹲点调研中有关问题。集中讲三个意见:
一、关于宁丰村蹲点调研期间一些主要问题的思考
这次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市里的统一安排,也是为改造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我到宁丰村蹲点一星期。多日来,与群众工作生活居住在一起,通过走访、座谈、实地了解,上班时间加业余时间,确实接触了好多具体情况,感触确实很深。集中起来两点:第一,真正地听到了群众的许多意见、呼吁甚至抱怨和骂声,这是平时听不到的,即使听到了也不真切;第二,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调研中或是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或是丰富了事例及想法,收益匪浅,启发颇多,教育很大。我主要讲这么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城市化和村庄改造的关系问题。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问题,实际也是新型的城市化问题,这两者怎么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思考。宁丰村情况特殊,它是长河镇的中心村、中心区,老百姓说是长河镇的“北京市”。像这样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村和自然村,实际上是中心镇或是小城镇的建设。这给我们带来思考,像这样的村怎么搞村庄改造和建设。上次到南面考察,我们都感受到他们城镇化水平比我们高,也就是人口集聚、城镇集聚、产业集聚水平比我们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与新一轮的新型城市化结合起来。像宁丰村这样的中心村,它的规划定位、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建房方法都要以城镇化的理念来指导,不能单就村庄建设搞建设。宁丰村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其它相关类似的村还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有条件的镇边上的中心村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与我们推动的“一个中心四个片区” 新型的城市化路子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如果镇中村、中心村不能按照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建设,不能与城镇相结合,那么新农村建设可能会造成新一轮资源和设施建设的浪费。
(二)怎么缓解农民建房难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是农村的热点、难点,也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出台了一些办法,但实事求是地说始终走不出一条好路子。我记得前年,我们下很大决心出台文件,在指标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了几百亩农民建房指标,这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但实施效果并不好。第一,指标下去后,零星建了些,但仍是杂乱的;第二,指标下去后不能落地,没有宅基地,都是农保地,困难农民仍建不了房;第三,指标分配的方法不规范,最后落入大户或有钱人家手中。这样即使每年再增加农民个人建房指标,结果还是这种情形,农民建房难问题反映还是会越来越强烈。这次到宁丰蹲点,通过“走、看、听”了解到最突出的事情之一就是这个问题。我蹲点期间,接访三十几批、四五十个人,将近三分之一的事情都是讲住房困难问题,要指标,要建房。据初步调查,宁丰村报上来的建房困难申请户300多户,有分户要求的,有15平方以下的,按照这个排队,即使每年指标有所下来,排队也要排20年,而且好多农民已经交了钱,五年前、六年前就交了建房配套费,这笔钱可能已经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在花了,但申请户的宅基地还不知何年何月能排到队。宁丰村,现有耕地1000多亩,可用土地170亩,按照农村个人建房大户140平方米、中户125平方米、小户85平方米的标准,300户人家就需要150亩,这仅是静态计算,按动态来讲,户头还要长出来,还要分户。因此,宁丰村即使农保能够调整,全部指标拿出来,也解决不了。这个是死胡同,实际上也是个普遍现象。另外,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农民实际上是很可怜,我走了五六户来找我的农户,他们有条件申请建房但实际收入并不高,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四五万,有的只有二三万,但是为了解决住房困难,他们咬定目标要指标、要建房,这是农村家庭的终生目标,也是农村的基本习惯。现在普通房子造价20来万,对他来说已是沉重的包袱,如果再生个病、要供小孩上学,就是一辈子的沉重包袱。深层次原因是群众的观念问题。实际他造二百平米单家独院房子,不仅土地利用率很低,住房利用率也是很粗放的,还要增加经济负担,但农民习惯这样。如果转个思路,二百平米自己住一百多平米,六十平米出租,他既减少造(购)房支出,又有住房,还有财产收入。怎么解决住房难,既是集约土地问题,也是增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农民习惯改变的问题,也是宅基地分配公平问题,这本身是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的实实在在内容。
(三)关于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是从宁丰村说起,现在全村共有耕地1000多亩,可用土地100多亩。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土地使用配置问题。在现在土地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宁丰村100多亩土地怎么配置,是继续往工业倾斜,还是往集体经济倾斜,还是往农民住宅倾斜。如果往工业倾斜,村里有200个工业企业,100多亩土地很快就用完了,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留点集体用地,解决些农民住房难问题,造些高层住宅,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我叫土管局临时作了调查,到现在为止,我们全市农保调出的待置换土地还有2万亩,其中工业区块用地9千多亩,镇村规划用地1万多亩。如果农保不能调整,我们三年中土地全部指标到位可支配土地只有2万多亩,如果全部搞工业,一年就用完了,其它建设又如何兼顾?当前,各镇、村已经没有多少土地,有几个村已经没有土地。这里带出一个怎么解决集体经济来源的问题,怎么解决农民建房问题,基础在哪里?再说透些,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在哪里?我们基层组织靠什么?根本上讲仍要物质基础,要靠集体经济支撑。土地全部卖光,全部搞工业,几年后靠什么作为物质基础,村组织又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直接搞生产经营了。这是让人担心的事情。第二,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方法问题。我们镇村还想不想掌控一些土地资源?现在集体土地入市方法单一,就是卖掉,造了标准厂房也想卖。卖掉后,一些战略性、政治性的土地资源就无法掌控。我们能不
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部署中,大的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要抓领导体系、集体经济和基层组织三个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研究部署集体经济这一保障性问题。本来这个会想晚一点开,在提出一个更加明确的政策性意见后再开。现在有两个因素促使我们提前开这个会,一是在蹲点中,我对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作了具体了解和思考,觉得这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必须引起我们进一步高度重视;二是今年的政策包括土地指标要出台,想在政策到位前把这个问题再议一下。今天的会议主要是通报情况、出些题目,重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有关具体的政策和完善的办法,会后进一步研究制订出台。同时,我想借此机会谈谈蹲点调研中有关问题。集中讲三个意见:
一、关于宁丰村蹲点调研期间一些主要问题的思考
这次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市里的统一安排,也是为改造工作作风,促进工作落实,我到宁丰村蹲点一星期。多日来,与群众工作生活居住在一起,通过走访、座谈、实地了解,上班时间加业余时间,确实接触了好多具体情况,感触确实很深。集中起来两点:第一,真正地听到了群众的许多意见、呼吁甚至抱怨和骂声,这是平时听不到的,即使听到了也不真切;第二,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调研中或是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或是丰富了事例及想法,收益匪浅,启发颇多,教育很大。我主要讲这么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中城市化和村庄改造的关系问题。新农村建设,既是农村问题,实际也是新型的城市化问题,这两者怎么有机结合,值得我们思考。宁丰村情况特殊,它是长河镇的中心村、中心区,老百姓说是长河镇的“北京市”。像这样的村庄,新农村建设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心村和自然村,实际上是中心镇或是小城镇的建设。这给我们带来思考,像这样的村怎么搞村庄改造和建设。上次到南面考察,我们都感受到他们城镇化水平比我们高,也就是人口集聚、城镇集聚、产业集聚水平比我们高。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搞新农村建设一定要与新一轮的新型城市化结合起来。像宁丰村这样的中心村,它的规划定位、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建房方法都要以城镇化的理念来指导,不能单就村庄建设搞建设。宁丰村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其它相关类似的村还有。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有条件的镇边上的中心村要按照城镇化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与我们推动的“一个中心四个片区” 新型的城市化路子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如果镇中村、中心村不能按照农民集中居住要求建设,不能与城镇相结合,那么新农村建设可能会造成新一轮资源和设施建设的浪费。
(二)怎么缓解农民建房难问题。这个问题始终是农村的热点、难点,也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出台了一些办法,但实事求是地说始终走不出一条好路子。我记得前年,我们下很大决心出台文件,在指标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增加了几百亩农民建房指标,这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但实施效果并不好。第一,指标下去后,零星建了些,但仍是杂乱的;第二,指标下去后不能落地,没有宅基地,都是农保地,困难农民仍建不了房;第三,指标分配的方法不规范,最后落入大户或有钱人家手中。这样即使每年再增加农民个人建房指标,结果还是这种情形,农民建房难问题反映还是会越来越强烈。这次到宁丰蹲点,通过“走、看、听”了解到最突出的事情之一就是这个问题。我蹲点期间,接访三十几批、四五十个人,将近三分之一的事情都是讲住房困难问题,要指标,要建房。据初步调查,宁丰村报上来的建房困难申请户300多户,有分户要求的,有15平方以下的,按照这个排队,即使每年指标有所下来,排队也要排20年,而且好多农民已经交了钱,五年前、六年前就交了建房配套费,这笔钱可能已经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在花了,但申请户的宅基地还不知何年何月能排到队。宁丰村,现有耕地1000多亩,可用土地170亩,按照农村个人建房大户140平方米、中户125平方米、小户85平方米的标准,300户人家就需要150亩,这仅是静态计算,按动态来讲,户头还要长出来,还要分户。因此,宁丰村即使农保能够调整,全部指标拿出来,也解决不了。这个是死胡同,实际上也是个普遍现象。另外,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农民实际上是很可怜,我走了五六户来找我的农户,他们有条件申请建房但实际收入并不高,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四五万,有的只有二三万,但是为了解决住房困难,他们咬定目标要指标、要建房,这是农村家庭的终生目标,也是农村的基本习惯。现在普通房子造价20来万,对他来说已是沉重的包袱,如果再生个病、要供小孩上学,就是一辈子的沉重包袱。深层次原因是群众的观念问题。实际他造二百平米单家独院房子,不仅土地利用率很低,住房利用率也是很粗放的,还要增加经济负担,但农民习惯这样。如果转个思路,二百平米自己住一百多平米,六十平米出租,他既减少造(购)房支出,又有住房,还有财产收入。怎么解决住房难,既是集约土地问题,也是增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农民习惯改变的问题,也是宅基地分配公平问题,这本身是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的实实在在内容。
(三)关于土地资源配置问题。还是从宁丰村说起,现在全村共有耕地1000多亩,可用土地100多亩。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土地使用配置问题。在现在土地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宁丰村100多亩土地怎么配置,是继续往工业倾斜,还是往集体经济倾斜,还是往农民住宅倾斜。如果往工业倾斜,村里有200个工业企业,100多亩土地很快就用完了,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留点集体用地,解决些农民住房难问题,造些高层住宅,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我叫土管局临时作了调查,到现在为止,我们全市农保调出的待置换土地还有2万亩,其中工业区块用地9千多亩,镇村规划用地1万多亩。如果农保不能调整,我们三年中土地全部指标到位可支配土地只有2万多亩,如果全部搞工业,一年就用完了,其它建设又如何兼顾?当前,各镇、村已经没有多少土地,有几个村已经没有土地。这里带出一个怎么解决集体经济来源的问题,怎么解决农民建房问题,基础在哪里?再说透些,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在哪里?我们基层组织靠什么?根本上讲仍要物质基础,要靠集体经济支撑。土地全部卖光,全部搞工业,几年后靠什么作为物质基础,村组织又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直接搞生产经营了。这是让人担心的事情。第二,集体土地入市交易方法问题。我们镇村还想不想掌控一些土地资源?现在集体土地入市方法单一,就是卖掉,造了标准厂房也想卖。卖掉后,一些战略性、政治性的土地资源就无法掌控。我们能不
在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上一篇:在全市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7-11-12 14:23:0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58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