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7-11-12浏览:2327下载248次收藏

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和谐企业创建,是对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我们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新的探索。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和谐企业创建非常重视,提出要把它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细胞和重要载体加以培育,作为第二轮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予以突破。宁波在全面推开前,明确在我市进行试点,这既是对我们前阶段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肯定,更是对慈溪工作的激励和鞭策。余市长、胡主席对我市试点工作十分关心,多次来慈溪调研和指导,今天又亲自参加我们的动员大会。为抓好和谐企业创建工作,我市有关部门特别是工会等部门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听取汇报、进行研究协调,初步形成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方案。今天在这里召开动员大会,主要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落实任务,全面启动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接下去余市长还要给我们作重要指示,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先作个动员讲话。
  一、要从构建效益和谐新慈溪的高度来认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和谐企业创建,既是上级的明确要求,更是全市上下推进和落实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当前有着规律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一)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看,企业逐步走向和谐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经济学界运用西方学者韦伯提出“合法性”概念(即企业的行为要符合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从而获得各方对企业的认可),把企业组织及其社会责任观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股东至上”的原始积累阶段,企业除了为投资者赚取利润外,毫不顾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譬如压榨雇工、欺诈消费者、中伤竞争对手、随意排污等。“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马克思对这一阶段资本与社会冲突的描绘。其次是“一切为了企业”的粗放经营阶段,企业仅仅守住法律底线,按照游戏规则追逐利润最大化,这一阶段往往资源占用多、效益产出少,并向社会转嫁部分环境成本和管理成本。第三是“主观为了企业、客观惠及社会”的集约发展阶段,企业开始追求技术、质量、品牌,关注商业信誉与企业形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保护,政府税收增加,社会福利也相应改善,但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初步的,主观思维还是立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后是“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阶段,企业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认识到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存在”,自觉追求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即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地考虑到与环境和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大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套全球公认、适用于各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认证标准sa8000,也于1997年形成。现在做外贸的企业也知道,现在除了市场准入、外贸壁垒外,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见,从原始积累阶段向和谐发展阶段迈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向。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慈溪企业发展过程来看,实际上就是对这个轨迹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体现。目前我市多数企业处于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期,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不仅我们的国家级品牌、国家级科技项目、授权专利居全省第一,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氛围也日益增浓,今年我市有11位企业家荣登中国慈善排行榜;2006年度28家宁波慈善爱心企业中,有10家来自慈溪。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企业发展还是初步的,部分企业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家庭小企业还处于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的水平。企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主要有劳动用工关系不和谐、安全生产环境不和谐、生产与环保不和谐、创新创业互动不和谐、企业市场行为不和谐、资源投入产出不和谐、企业经营者公众形象不和谐等。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启发自觉,以和谐企业创建为载体,以引导企业和谐发展这个理念,促进企业在各个层面、与各类利益主体的和谐。我们提出全面创新发展模式,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其中模式创新就包括企业发展的模式创新,和谐新慈溪的建设包括广大企业的和谐,归根到底就是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在微观层面的广大企业实现从低级形态转向高级形态,从粗放、集约转向和谐发展。
  (二)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看,企业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和谐离不开众多的社会细胞。巴音书记强调要实施“和谐细胞”培育工程,构筑牢固的和谐基础。他提出和谐村落、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创建和谐企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社会细胞,而且从某种角度讲,和谐企业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治理结构的确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四位一体”,发挥好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作为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同样承担着重要职责。对内,企业首先是一种组织、是人的集合,需要处理好劳动关系等内部利益关系,实现“小环境”的和谐。当前我市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达到86.5万,将近全市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一半,把这一庞大群体组织好管理好,是企业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我市前几年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涉及劳动纠纷事件、外来人员不稳定事件等,绝大多数是发生在企业当中,或者说是企业这个内部组织的社会关系,对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很大。对外,企业又是各类社会关系的主体,包括市场交易的主体、资源利用的主体、环境保护关系的主体、依法纳税的主体、公益慈善的主体等。保持上述关系的协调和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的均衡,需要寻求各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尤其作为政府要转变职能、完善管理,引导支持其他主体发挥好“善治”作用。随着市场体制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以前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管理企业的手段,在当前已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下,政府不是不管,而是要构建一个更好地平台,让企业更好地发挥在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必须改进方法、创新载体,在市场、企业、政府之间寻找一个好的纽带和结点,寻找一个新的载体。这个载体,各地都在探索。去年,深圳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专门发文。当时,我还布置给整规办和有关部门借鉴深圳经验,拟订一个符合慈溪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以社会责任体系为结点抓企业发展是好的,但有其片面性,更多地强调了对企业的外部压力。为此,我们提出共同创建和谐企业,突出互动性和综合性,既注重政府主导,又强调企业自觉;既以社会责任内容为主,又整合充实其他方面要求;既能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又能把企业的内在动力激发起来,成为新时期的政企互动、上下联动,共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个渠道、一个载体。
  (三)从和谐社会建设内在要求看,和谐企业创建是实现各方利益协调共赢的有效途径。和谐社会要求整个社会系统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各个部分关系的和谐与协调,核心问题是调节好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共建共享。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最终是为和谐发展,在实现企业、社会、职工等各方利益上是根本一致的,可以说是一个目标趋同、多方共赢的载体,完全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政府层面,以和谐企业创建为载体,引导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不仅是一种政府管理手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利于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导向和氛围,推动效益和谐新慈溪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企业层面,对内有利于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对外有利于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社会支持,降低商务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竞争力。在当前市场竞争中,产品可以复制,制度可以抄袭,品牌可以转让,惟有企业文化是难以模仿、难以照搬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都十分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一旦在诚信、环保等方面出现“丑闻”,往往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方面他们的意识比我们强。在社会层面,和谐企业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之间,存在一个互为联动、互为促进的关系。和谐企业创建离不开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企业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的传播扩散,企业和谐细胞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也有利于树立社会正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