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省一村一品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7-10-31浏览:2145下载223次收藏

     在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全国各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 工作,把“三农”工作的落脚点落实到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上来;二是落实全国一村一品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三是对首批100个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和100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授牌,提高其知名度、显示度,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以进一步提高其示范带动作用。

大家通过现场参观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扎实推进我省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1、精心部署,全面推进。去年宣城会议后,各地都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贯彻落实,精心部署。为抓好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各地都明确了专门工作机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主导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落实今年中央1号、省委7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有关精神,我省组织开展了安徽省首批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村(乡镇)和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评审工作,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确定100个省级专业示范村(乡镇)和100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省农委授牌。这100个省级示范村全部都成立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有50%以上的示范村(乡镇)与市以上龙头企业对接,初步形成了村企互动、村企双赢的发展态势。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对全省专业示范村(乡镇)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对基本符合主导产业达到70%以上,从事主导产业农户达到60%以上、主导产业占农业总收入70%以上、所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的村共142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717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其中与龙头企业对接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为722和778个,占50.8%和54.8%,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粮油棉麻类156个、畜禽类210个、水产类83个、林业109个、蔬菜瓜果362个、茶叶90个、药材49个、水果91个、加工77个,其他193个)。专业乡镇109个,农民人均纯收入3612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21.7%。其中与龙头企业对接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为84和85个,占77.1%和88%,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3.5%。该项统计工作为我省下一步开展特色产业的分类指导,更好地为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各地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快了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步伐,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890个,比去年年底增加302个,基本上涵盖了全省十大主导产业、21个农业优质产业带(群)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农产品。据调查统计,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人均收入高出非组织成员的25%以上。经省政府同意,最近,我委制定了《安徽省大力培育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意见》,已印发各地组织实施。据了解,全省各地对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品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合肥、安庆、淮南等市安排专项资金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少市、县制定了对省级专业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奖励办法,黄山市已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主导产业茶叶生产。有的市还相继开展了市级专业示范村的评审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各地主导特色产业区域经济初步形成,加快了产业集聚,规模效益凸显。

 

    2、依靠科技,提升质量。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各地加大了科技的支撑作用,结合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实施,通过技术培训,培育农村科技带头人,提高农民素质。宣城市、宿州市要求市、县、乡镇三级农技推广单位将在职农技人员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下派,选定挂钩联系村,做好特色主导产业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不少市县重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加快特色主导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加大了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原产地保护力度。我省1420个专业示范村中,经过“三认证”的554个,占39%,注册商标的485个,占34%。黄山市积极开展茶叶“三认证” 工作,2006年,黄山市新增有机茶园2.23万亩,无公害茶园28.28万亩。目前,全市茶叶“三认证”面积共64.8万亩,占茶园面积的90%以上。

 

    3、龙头带动,村企双赢。农业产业化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带动了一村一品发展,一村一品的推进又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原材料。实践证明,一村一品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生产的优质化、规模化,有利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优质优价,更有利于创品牌、名牌,对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规模非常有利。巢湖市居巢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生产,省级龙头企业安徽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按照市场需求组织订单生产,并通过领办合作社,实现了农民生产有目标、质量有保证、规模有发展、产品有市场,企业和农户双赢。今年我省省级龙头企业-和县香泉湖禽业公司牵头,经省政府同意,省农委授权在上海开设首家安徽名特优农副产品上海专营店,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建立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一村一品,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条,保证了产品质量,达到了村企双赢的目的。2006年,我省已形成黄山、宣城两大出口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群,出现了一批年销售额数千万的龙头企业,围绕名优茶开发和市场开拓,“汪满田”、“漕溪”、“光明”等茶场发展迅速,带动能量明显增强。

 

    4、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组织统一销售,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同时,各地注重发挥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优势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今年黄山市春茶产量4993.6万吨,同比增长23%;实现产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2%;茶农人均增收93元。太平猴魁最高价达6800元/斤,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猴坑村民组农民茶叶人均收入达到7万元。安庆市春茶总产3610吨,同比增长9%,总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5%。六安市今年全市茶叶价格上涨20%以上。六安瓜片一般200—500元/斤,比去年提高50—100元/斤,精品六安瓜片达1980元,且供不应求;宣城市现有5家乌龙茶生产企业,都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茶农15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高的可达3000元以上。被誉为“中国山核桃第一村”的宁国市梅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达2万多元。当涂县乌溪镇七房村,2006年全村320个农户养蟹苗,全村蟹苗收入900万元,户均收入近3万元,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5、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加大一村一品的宣传,我委与中央七套、省电台、电视台、安徽日报等多家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我委宣传栏宣传一村一品所取得的成效,还通过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宣传推介特色产品,多次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举办、参加农产品交易会。2006年由省政府主办,省农委、黄山市、安庆市、滁州市、六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安徽名茶、名蟹、名菊推介会于1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次推介活动展示了我省特色农产品成果,提高我省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为企业产品搭建推介平台,创造发展机遇,拓宽市场空间。今年,我们还组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品公司负责人参加了在俄罗斯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茶叶和咖啡节,宣传推介了产品,并初步达成了安徽茶叶打入俄罗斯市场的意向性协议。在今年举办的首届合肥农交会和全国第五届农交会上,展示了各地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成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地肯定和消费者的好评。在济南全国农交会上,我省参展的2个一村一品和4个专业合作组织展区,深受消费者欢迎,参观人数每天都达数万人。“阿兵”食品倍受青睐,如不控制,带去的参展产品在开幕式的上午就会抢购一空,其他参展产品每天咨询人数达数千人。和县香泉湖禽业公司与辽宁、浙江、山东、河南代理商签订了代理协议,广德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和余家坝合作社与济南代理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二、进一步明确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任务

 

    1、立足资源优势,确立目标任务。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着力培育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品与产业,走“一村一品、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省一村一品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