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干部作风培训讲话稿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7-10-15浏览:2995下载139次收藏
各位同仁:
2006年集团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企业的“干部大培养年”,这是集团董事局根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而提出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去年,我深入各区域集团、各公司调研,看到由于集团发展投资猛、步伐快,干部提拔得普遍比较快,以致在集团内部,特别是在干部队伍中发生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比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能力参差不齐,以致有的干部受到处理。为什么这些干部存在那么多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很好地学习,头脑不清,思维不明,对法律、法规,对公司规章制度认识不足,文化水平、工作经验、个人素质良莠不齐。最明显的是人品问题,比如: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保安部原两位部门经理拉帮结派,搞个人英雄主义,结果两个人都被免职;有的贪污、欺诈、蜕化变质,如重庆君豪大饭店原人事行政部见习副经理陈某;有的骄傲自满,认为今天我升到经理、副总经理了,个人欲望就可以不受限制,就开始自我膨胀,自高自大,对员工态度恶劣,对工作漫不经心,这些都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去年集团董事局人事管理中心在干部考核中对多数管理干部的评语为:“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有待于提高”。为什么有的管理干部觉悟这么差,头脑这么麻木,思想不求进步,这是因为没有经常学习,放松了自我改造,放松了自觉自律的结果,以致思想停滞不前,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管理理论在国外有百年的发展变化过程,总而言之,大致经历了农业时代的经验管理,工业时代的科学管理,到后工业时代的行为科学管理,再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本管理。在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管理也有着相类似的发展过程,比如,毛泽东时代由于革命刚刚成功,百业待兴,千头万绪,他提出的领导方针是:“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比较侧重的是刚性领导。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当时的历史任务,提出的领导方针是:“领导就是服务”,侧重的是领导的造势功能、服务功能。到了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时代,我们国家与国际开始有了全方位的接触,对领导理论的要求更为多样,他根据当时的环境,提出了“各级管理干部都要研究管理科学”,侧重的是管理的科学化。如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领导要“亲民”,并强化“执政能力”的具体要求,侧重的是以人为本。世纪金源集团经历了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到今天也已经走过了艰难的创业阶段,跨越了经验管理,以及效率管理和成本管理阶段,逐步进入规范化、人本化的发展阶段,对干部的素质要求也要与时俱进,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时期。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今天,我利用年初这段时间给集团部门副经理级以上干部上课,希望通过我的经验传授,能使大部分干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大家更好地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几节课结合我们企业实际,首先从做人做事这个基本点讲起。因为本人水平有限,所讲的不一定都是经典,但有用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地学习领会。

第一、立身处世的三种方式,一是做人促动做事,二是做事诠释做人,三是做人与做事两不靠

很显然这三套做人之道,就是成就人生之道,人的水平有高下之分,凡不通此道者,决然达不到做人的最高境界。一般而言,做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做人促动做事。做人就要做好人,只要思想正确,做事就正确。相对企业而言,懂得做人之道是基础、是根本、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要想做好事、做好干部,首先必须做好人。原因很简单,一个人能力越大,如果人品不佳,对企业的破坏力就越强;而一切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通晓了“人情”,也就通晓了“事情”。第二种是通过做事诠释做人。以做好事来体现你的为人,从你所做的事情中,看出你的人格,通过你做事的丰富经验,来证明你这个人的老道程度;你不能空口说你是好人,要通过你做的好事来证明你是好人。第三种是做人与做事两不靠。即做人做事都不行,那是很失败的。从对这三种做人方式的选择,可以了解你的人生观,洞察你这个人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有所成就。</p><p>在现实中,有的人做人很好,但做事有时却很糊涂,就是所谓的“做人清清楚楚,做事迷迷糊糊”,这就涉及到做事技巧的问题,我谈谈这方面的体会。首先,我认为做人处世的基本之道是让人“心知肚明”,即让人心里知道,肚里明白。如果你说什么,对方都心不知肚不明,双方就无法沟通。如果你不能与别人正常沟通,那你的为人处世水平将通过什么体现出来?比如说公司开会,部署如何完成一项任务,作为一个部门经理,如果没有注意听上级领导的讲话,不知道事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对集团下达的文件和规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要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才能开展好工作。好多管理干部“心不知、肚不明”,思想麻木,就不懂得处理事情。为什么有的部门经理平常为人不错,但办起事来思想很呆板,常犯糊涂,就是因为只懂得低头赶路,不懂得抬头看路。比如现场土建施工人员,如果不懂得砖是横着砌还是竖着砌,也不知道整个墙的阴角与阳角,那么墙就永远砌不好。有个笑话说得好,一只鸡蛋要去茶楼喝茶,喝着喝着,喝成了茶叶蛋,自己还浑然不觉。所以,希望高层领导一定要明白,在发布各项指令时,要根据员工的素质水平和任务的轻重缓急,尽可能让大家做到心知肚明,清楚工作的目标、标准、重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特别在给新员工分配任务时,不是三句半,而是全过程,把事情说清楚,让员工明明白白做事情。比如一场宴会在我们饭店举办,在没有开场之前,要把员工集中起来,讲清工作的重要性,客人的特点,以及完成工作的要点和程序,让员工都能心中有数,这样执行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好多部门经理在分配任务时非常草率,没有讲清楚就让员工去干,在这样的情形下,员工根本不明白事情重点在哪里,不懂得究竟应该怎么做,因而也不能把事情办好。希望以后高层领导下达任务给部门经理,首先要让人家心知肚明;部门经理给主管、领班传达任务时也得让部下心知肚明;主管、领班下达任务时也得让员工心知肚明。只有这样,做起事来才能条理清楚,忙而不乱。

这一点有些公司做得很不够。有一次我出差到福州,与福州金源国际大饭店的几位员工沟通,员工说领导平时与我们谈的很少,没什么具体的指导,只会叫我们做事,做事都做得麻木了。为什么有的饭店厨师做菜做得好,有的不好?为什么有的公司员工富有干劲,有的不行?我认为,这是因为缺乏沟通,加上执行力的欠缺和员工的情绪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工作成效就不怎么样。我希望今后管理干部在布置每一项任务时,都要让员工心知肚明,都要让员工了解到任务的重要性,清楚完成工作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这样,就能把做人和处事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磨砺观察力,多走基层,理论联系实际

做每一件事都要先观察,不要急于处理,也不要急于发表任何言论,该出手时才能出手。很多年轻管理干部,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没有观察,没有调查,没有分析,一听到某些传闻,不懂得事情的真伪和来龙去脉,就急匆匆地着手办理了,好像脑袋不是扛在脖子上,而是挂在裤腰带上一样。结果不是处理不当,就是处理不清,反而办坏了事,挫伤了人际关系。所以要提高管理干部的观察力,有了观察能力,就会少走弯路。比如说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作出客观评定,不是刚相处几天就说这个人非常好,才一个月的时间什么话都跟他谈,什么事都让他做,那就很容易出问题。再比如,很多事情如果太急于求成,就可能会有过高的估计,也可能存在过低的估计,一旦判断失误,就会功败垂成。所以遇事时要善于忍住冲动,冷静思考,不要急于动手,对待一切事情,都要酝酿一段时间,一定要详细观察了解之后,再下定论。

我也是个平常人,性子也很急,有的时候仅仅简单听几个人汇报一下,也做出过错误的决定。在这世上,有一些小人,为了讨好领导,就扭曲事实,搬弄是非,作为领导如果没有观察辨别之力,就会轻易上当受骗,被人利用,就会作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作为管理干部一定要对发生的事情先观察,后动手,调查清楚,明明白白后再作处理决定。这次云南昆明世纪城售楼部发生的事情,其中有员工反映的,有社会反映的,我认为不急于处理,要调查清楚再作决定,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我们的管理干部,尤其是年轻的管理干部,在今后工作中,特别是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候,不要急于表态,急于处理,要权衡自己这句话讲出去是对还是错,理由是否充分,有没有道理,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公司的规定,效果如何,想清楚再作决定。

没有切实可行的经验做基础,任何聪明都是靠不住的。我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坐在办公室指挥,一定要走入基层摸清情况,把基层的各种事情了解得清清楚楚,做到胸有成竹,那问题就好解决了。为什么集团提出管理干部既要管事,又要做事?管事是管理的目标,是指导、监督、检查工作;做事是通过你的身体力行,带领员工提高技能技巧;管与做同时抓好,才是一名合格的管理干部。

第三、时刻强化看准后再行动的本领

我们追求的做事最高境界是处理每一件事情,说每一句话,都能够看准了再行动,都能够“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必中”。比如我们进行投资时就不会盲目行动,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考察,当地政府都会热烈欢迎,警车开道,鲜花掌声欢迎我们,如果把这些表面现象作为投资依据,那就不可取。要通过地方政府的全面介绍,再谨慎地搞好市场调查,周密论证后才能作出决定。一旦作出决定,则雷厉风行,才能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

我们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及构筑百年基业的宏伟蓝图,希望所有管理干部对市场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都要具有一种快速的抉择力和行动力,以提高指挥决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决胜千里的基本素质。为此,在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搞好前瞻性研究,建立一套预警系统,完善工作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于企业有利、不利的因素进行快速的甄别,而后进行快速的反应,以变制变。同时,要善于根据各种业务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环境及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对策。要根据实际,删繁就简,启用短、平、快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指挥和服务保障的及时性、有效性。

有的管理干部不看目标,也不积极行动。昨晚我听说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前厅部,可能发生了比该饭店销售部还要严重的事情,我要先调查后再作决定。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就是说明一下看准了再行动,看不准不行动的道理。员工为什么会走这条路,就是因为有些高层领导的官僚作风,有些部门经理根本不管事情,以至于事情到如此地步,简直有失世纪金源集团的脸面。我们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种追求就是无私无畏的。有人问我:黄如论你是地产高手,为什么不去做地产买卖,搞土地一级开发,比如说公司到一个地方圈地,把水、电、路通了,等地段成熟后再拿去拍卖。这种买卖很轻松,也不要担心房子品质,也不承担什么责任。但是,如果遇到好的地产开发商,质量、工期、信誉、品质等都能跟上,群众反映就会良好,我也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如果遇到信誉差的开发商,造假行骗,人家会说你作孽。

我们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即所做的每件事都要符合“天地良心”,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也要考虑长期的社会效应。这个时代赚钱机遇太多了,比如我们做房地产,只要能够把握国家机遇,把握市场价格,就能给社会提供优良品质的产品。在这过程中,我们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因为这符合社会需求,其收获是无穷的,我们能由此声名远扬。一个人如果声誉都不要了,那他怎么做都可以,但后果是危害社会的,要受到社会的谴责。人生是漫长,也是短暂的,有的人流芳百世,比如孔子、岳飞、朱熹、文天祥被人歌颂几千年;有的人遗臭万年,比如秦桧、和 如果一个人没有起码的责任心,就没有立身的价值,就不会做人!为什么有的部门老是出事,因为有的人不明白这个大道理,鼠目寸光,只看近的,不看远的,所以才出事!集团公司对部门经理以上干部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我们对部门经理的培养是付出感情的,应该说是以“情”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但是有些部门经理你们是怎么做?大家都扪心自问一下,我对部门经理该加工资的加,该如何的就如何。有的部门经理很自负,这个心态要摆正,得到了就应当失去,失去了就会让你得到,正负要平衡。为什么有的部门经理被撤换,是因为你没有这个价值。为什么你没有价值,就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应有的岗位执行力和岗位行动力。

第四、嘴巴上出错最稚嫩

古人所说的“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是把好口风的重要性。身为一个现代人,每天都在忙碌地讲话,一定要非常小心,才能避免无意中闯祸。特别是管理干部,说每一句话都要很谨慎,不要乱讲话,乱放炮。曾经有位朋友挂电话告诉我:“黄总,桂林非常好,我们家到桂林坐车只要一个半钟头。”我一听不妥,就说:“不对啊,从我们老家福州到桂林最起码要坐一个半小时的飞机。”我再问:“桂林在哪个位置?”他说:“桂林在上海的旁边。”我说:“不对吧,桂林应该是在广西省内。”他听了之后,一时觉得很尴尬。通过这件事说明,不懂的不要乱说,不要信口开河,那样只会徒增笑柄。

作为管理干部,你们要时刻端正姿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要斤斤计较,言语不周,出言伤人,互不让步,争得死去活来。我认为,嘴巴出错是最不值得的事情,是最稚嫩的事情。我们一直强调领导是员工的楷模、典范,所谓楷模典范是什么?你平时如果心正、言正、人正、身正,那就是员工的真正楷模;如果心不正、言不正、人不正、身不正也是员工的“楷模”。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楷模。如果你本身做好榜样了,你带出来的员工就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企业的综合要求。如果你自身不正,培养出来的员工肯定也不正。“做贼培养贼”,就是这个道理。部门经理怎么做,下面就怎么做;总经理怎么说,下面就怎么说。一位领导如果总是“对自己自由主义,对员工马列主义”,员工就可能学你的自由主义,拒绝你的马列主义。所以管理干部平时要谨言慎行,使言行举止都符合你的职务标准,这样就可以树立起你应有的领导威望。

第五、善于调和相处之道

合作是一门日显重要的人际关系学,因为人与人的合作归根结底是一种高明的人际关系学。合作需要人际关系,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会给彼此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你事业的成功助一臂之力。糖的味道是甜的,盐的味道是咸的,两者之味截然不同,然而将它们调和在一起时,往往就能做出可口美味的菜肴,这是因为有人能善于调和这两种味道。我们常说五味人生,如果我们能掌握这调和之道,便能品茗到这五味人生的精妙之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同样各具特色。正是因为有了差异,生活才丰富多彩,也才有我们发展的空间。如果我们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他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那么,无论什么样背景、学历、性格的人都可以友好相处,而不必为彼此的差异而相互挤兑,为此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和烦恼。

同事间、上下级间要调节好人与人的关系。在现实中,与人相处切忌傲慢;受教于他人,要虚心听取;训勉别人,不要居高临下;对不如自己的人不要轻视,这样就会得到别人的更多尊重;不要过分拔高自己,因为这同时也意味着贬低别人,这样难免令人生厌,致使自己孤立;多欣赏别人的长处,这样就会增进别人对你的好感,放心与你共事合作,朋友也会越交越多。我这次春节回老家,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听说老家有两个县的书记、县长都没有高升,都平调并退居二线,为什么?是因为书记和县长不和,人际关系紧张,省领导就把他们都调整了岗位。我们有的公司部门之间关系紧张,这是人的观念问题,说明你这个领导的胸襟比较狭隘,眼光比较“近视”。人生在世,免不了与人合作,免不了与人沟通,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能调和好人际关系。比如部门经理性子很急,副经理就不要那么急,互补就解决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有的人不善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搞得那么紧张,大家要好好反思一下。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行业竞争非常残酷,单靠个人的单枪匹马很难成大气候,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同心同德,发挥互补作用,产生亲和力,才能取得大成就。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要相互配合,要借助他人的能力,利用他人的智慧,只有把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不可估量的凝聚力。比如说北京华侨大厦林总,你再有本事也就一个头脑,你要团结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企业干部作风培训讲话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