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发言提纲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7-07-04浏览:2795下载213次收藏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结合这次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会议的研讨主题,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障。正确  认识和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树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反腐倡廉观念,对于推进和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80多年错综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党的生命所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时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大举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我们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对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实践越来越自觉。现在,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最广大人民的重要基础。确立正确的目标和纲领,既是引领人民群众的旗帜,又是团结人民群众的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确定这样的奋斗目标,可以使党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纲领在更大范围内为更多的人们所认同、所接受,使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群体的人们都能更加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从而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党要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必须把握历史方位,居安思危,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才能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才能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特别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发言提纲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