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7-04-16浏览:2935下载173次收藏

强化措施 扎实工作全面开创“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县委书记  (2007年3月19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县扶贫开发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我县“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坚定“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扶贫开发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全面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开发等工作措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十五”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实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全县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自2001年我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全县共解决7.2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了10.9万低收入人口的经济收入。二是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县共投入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07亿元,扶贫部门组织实施各类工程项目120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9.1%,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8%,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1%,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3.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538元增加到2005年底的2106元,年均递增6.5%。县人民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十五”扶贫开发先进集体。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设扶贫开发民族特困乡1个,省级重点扶持村27个,省级温饱村25个,市级温饱村39个,县级温饱村24个,安居工程2500户,易地开发13村1018户4137人。共完成基本农田地建设7730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46件,其中安装人畜饮水管道349.2公里,建蓄水池(窖)404个,解决了868个村人畜饮水问题;新修公路394.3公里,硬化村庄道路332.56平方公里,解决了334个村交通运输和行路难问题;架设输电线路45.9公里,解决81个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四是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五年共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2168.66万元,改造危房15.3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9638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0年99.8%提高到2005年的99.98%。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学生书费93.8万元,344名贫困大中专学生得到有效救助;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完善,处置突出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明显提高,孕产妇“消降”工程和计划生育“两免一补”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序推进,贫困人口就医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贫困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对全县重点产业及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广播电视、移动通讯“村村通”工程得到有效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公益性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及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五是产业扶贫效果明显。五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00万元,扶持5.5万户贫困户发展生产,培育了一批种植、养殖示范户。五年投入扶贫贴息贷款6964万元,以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状大粮烟传统产业、煤电支柱产业和大河乌猪、**魔芋特色产业,煤炭、烤烟、畜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魔芋、劳动力转移输出等成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新亮点。六是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十五”期间,全县围绕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排涝增灌以及“五小水利”等工程,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了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减少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支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全县共建成沼气池12929口,完成退耕还林12万亩,共有11000户5万余人实现了人畜分居,人居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七是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以来,省、市、县9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94个贫困村,各挂钩单位积极筹措资金,不帮助仅建设了一批学校、公路、沼气、集镇等基础设施,扶持发展**魔芋、大河乌猪等产业项目,还帮助所挂乡镇协调解决了许多难点问题。53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结对帮扶,以“抗旱保春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为载体,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涌跃捐资捐物,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生产生活困难,5年中省、市、县各挂钩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届共为贫困村建设和全县公共事业建设捐资1亿多元。八是贫困山区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县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累计组织务工常识、法律法规培训150期15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6万人,有组织输出6.3万人,其中:境外输出97人,省外输出3.4万人,省内输出2.9万人,务工收入7.7亿元以上,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9.85%。劳动培训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农民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增强了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过去的五年,是全县扶贫开发成效显著的五年。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县定点挂钩扶贫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贫困地方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县至今还有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7.6万人,有刚达到温饱线的低收入人口11.2万人,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8.8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7%,比全省20.05%高7个百分点,比全市15.5%高12个百分点;还有159个村委会1686个自然村26.44万人15.9万头大牲畜都存在着饮水安全问题;有358个自然村不能保证晴雨通车;有71个自然村2340户10219人基本丧失了生存条件需要易地搬迁;有19800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需要救助;部分地方和部分群众就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烧柴难、行路难、生活难和住房难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扶贫开发的不断推进,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越分散,越来越聚居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和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二是因灾、因病等因素返贫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全县每年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十分脆弱,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贫困群众素质相对较低,抗御自然灾害和开展生产自救的能力弱,部分刚达到温饱线或解决温饱后又返贫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因残致贫、因病返贫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大了扶贫开发的难度。三是全县扶贫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当前解决1个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需投入1万元左右,帮助1个基本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需投入8000元左右,解决1个贫困人口的温饱所需成本大大高于以往任何时候。全县还有395个自然村需实施整村推进,有250个自然村还存在着缺水、少电、路难行等问题,以现在省、市、县的投入每年只能解决50个村左右,还需8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贫困村建设。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动态的,因为现实还存在着因各种因素返贫的现象,并且随着贫因标准的逐年提高将会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四是少数乡镇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少数乡镇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扶持对象等不明确,见子打子,缺乏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在项目实施中,随意调整上报批准的规划,对扶贫项目的业务要求一知半解,马马虎虎,致使扶贫项目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成后管理不善,效益发挥不好。五是群众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扶贫工作宣传不到位,向群众公开扶持对象、物资发放、补助标准等不及时,群众对扶贫项目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项目实施难、管理难、效果不理想。少数群众的“等、靠、要”畏难情绪、懒惰思想突出,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十一五”时期是全县扶贫开发的决战时期,我们既要充分认识这一时期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扶贫开发所具有的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扶农、促农的政策措施,把扶贫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二是经过“十五”时期的艰苦努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全社会真情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帮助力度逐步加大,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全县多年扶贫开发实践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五是随着全县“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深入贯彻落实,技术人才将向农村流动,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将向农村延伸,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
    同志们,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既要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足一些,做好打一场扶贫攻坚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又要用好有利条件,抓住机遇,进一步坚定信心,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努力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和部署,结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