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生物教学融合研究
●杨晓岚 杨东红 李丽丽 王长平 程海涛 杨洪升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各国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创新创业教育受到各国空前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把握创业时机、具有良好合作交流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目前,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指导下,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和中职院校中普及开来,虽然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在普通高中阶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因此,在普通高中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极大可能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大趋势,若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作为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介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为下一阶段高校培养推动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铺好基石。
一、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不仅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的普及,也促进了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两者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再者,大部分高中生在高考后就要填报专业,高考志愿所填报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从事的职业,甚至部分高中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就业或是创业,但目前高中毕业生的职业知识极其匮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高中阶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业技能、职业知识的高中生,才能够正确指引高中生进行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最后,高中生物是一门以研究生命体活动规律为基础的学科,是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行业等领域发展的坚实基础,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类日常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征,与高中生物课程的部分特质不谋而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完善,并且还能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对生物科技创业人才队伍的壮大有重大意义,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成功实施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在普通高中阶段未受到重视。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和生物教师大都以高考为指挥棒,以提高考试分数为唯一目标,忽视创新创业精神对于学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高中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薄弱。调查显示,大部分高中生表示将来更愿意选择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而不愿意选择创新创业活动,这表明高中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第三,高中生物课程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评价,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高中教育都采用的是结果性评价。而对于学生创新综合技能的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更为合理。第四,没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中,目前的激励机制远远不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难调动教师的创造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的路径探索(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设计1.借鉴创业案例教学,激发创业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引用成功创业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知识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知识。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生态工程”中“思考与讨论”部分以桑基鱼塘为例,引导学生梳理生态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工程。并可补充实际事例,某大学生毕业后回到老家,经营鱼稻鸭共生自然生态农家乐,不断地探索后,农家乐的客源绵绵不断,持续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此类案例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创业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这粒创业种子便会萌发生长。
2.善用网络媒体工具,培养创业能力。“互联网+教学”的兴起,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学习和交流体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第一章第一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中设置“到社会中去”的部分,要求学生调查当地发酵企业的主要产品,经济效益以及创业过程等,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发酵食品企业创业访谈或者绿色发酵产品宣传为主题,让学生创业兴趣小组运用多媒体制作访谈专栏视频或者产品宣传视频,并且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使高中生灵活运用多媒体来表达创业灵感和设想。这种耳目一新的方式使学生领悟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并且合理认知当前行业大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创业价值观。
3.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教学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才能得到较大提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中设有“到社会中去”部分,鼓励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制作“手指植物”。教师可以在基础上,将学生以兴趣特长的差异分为培养组、宣传组和售卖组。宣传组进行市场调查,并借助传单、多媒体网络等途径进行宣传;培养组进一步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制作“手指植物”成品;售卖组则进入超市商店进行“手指植物”销售,也可以开网店等等。进行创业实践目的不是营利,而是使学生在应用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磨练创业技能,积累创业经验。
4.设计生物创业项目,形成创业模式。由于学生在实际情况下难以进行生物创业项目的实践,但是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创业情景,进行模拟创业实践活动,这是使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模式化的重要途径。例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中第一章第一节“发酵技术的应用”中设置“到社会中去”的部分,让学生查阅果酒和果醋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思考小规模手工制作转化为大规模规范化生产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何促使以苹果种植为单一经济来源的村庄进行转型”作为创业背景,引导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项目计划书,最终进行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此举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创新地运用于创业过程,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开创升级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企业代表到学校举行创新创业讲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实践,以及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中设置“课外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沼气工程”,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邀请当地沼气能源有限公司的讲解人,通过视屏录制或者线下讲座的方式,介绍沼气工程是对改善农村卫生、促进畜禽粪便处理方面的有效途径,在为农民增收、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生态绿色发展。在这些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大力促进教师教研技能提升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生物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提高生物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只有教师具有创新创业知识,这样才能将其融入到生物教学中,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应重视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题研讨、生物教学研究技能培训和竞赛等多种方式,磨炼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最后,需要从全局出发,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为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之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中生物课程之中虽然目前存在一定的阻碍,但融入的趋势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提升和完善学生的创业思维也成为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地采用多种教学措施,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创业经历,为学生将来的创新创业筑稳基础,为推动祖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新经济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生物教学融合研究
本文2022-11-01 19:50:28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231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