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栏目:策划方案发布:2017-08-06浏览:2178下载204次收藏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整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决定》(溪发[2015]5号)和《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溪扶指发[2017]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在全镇深入推进和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拓宽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渠道,助推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已报经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审批同意备案,现予以印发实施。 
  一、总体要求 
  (一)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2018 年全镇整体脱贫,2020 年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为载体,强力推进“市场主体+产业大户+贫困户”的“百千万”产业扶贫攻坚工程,即着力培育100 家以上市场主体,重点发展 1000 户以上产业大户,帮扶带动1 万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到 2018 年底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四有”,即人均有一亩以上经济园、每户有适度规模的种养加增收项目、每个劳动力有一门增收就业技能、每户有一名以上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带动,全部脱贫。再通过两年时间的巩固提高,进一步提高收入,确保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五位一体”推进。探索推进产业扶贫“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基地+金融保险”的五位一体模式,即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主体为龙头,以扶贫资金和金融信贷资金为基础,以农业保险为保障,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贫困户为主体,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展壮大产业基地,形成产业扶贫大合唱,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子。
  2、因户施策,精准到户到人。依据贫困户劳动力现状和资源条件,因户施策、因劳动力施策发展产业,规划到村到户,确保增收脱贫。
  3、因地制宜,集约规模发展。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和传统种养习惯,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各种市场主体,集约规模发展,抵御市场风险。
  4、长短结合,培养脱贫能力。以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培训脱贫增收技能和培养脱贫致富能力为根本,做到既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5、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确保扶贫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统筹兼顾。
  6、勤劳致富,自力更生脱贫。贫困户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增收脱贫内生动力,坚定增收脱贫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
  二、工作重点
  (一)做实脱贫产业规划
  进一步编制好全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重点上,全镇突出“三万”产业扶贫发展目标,即着力发展7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其中贫困户1.5万亩),着力发展20万头牲畜养殖业(其中贫困户5万头),着力发展2万劳动力就业创业(其中贫困劳动力7000人);在区域布局上,高山、二高山以生态种养业为主;346国道、北环路、宽界路沿线以务工经商、生态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为主;在产业转型发展上,以现有产业为主,加强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创建。
  围绕每个扶贫产业辐射范围、建设内容、带动贫困户数、脱贫目标,编制镇、村扶贫产业规划。围绕“六个精准”,进一步明确贫困对象、产业项目、投资数额、建设内容、实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到户计划。 
  (二)发展脱贫增收产业
  1、巩固提高特色产业增收。全镇特色种植业发展以茶叶、蔬菜、林果、苗木、中药材等为重点,特色养殖业发展以山林优势资源为依托,鼓励发展圈舍养殖和林下生态养殖,大力提倡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广泛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强做大致富产业;要以低产园改造为突破口,优先重点对现有特色产业基地进行管护和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人均有一亩以上的经济林园。 
  2、强力推进务工增收。以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为导向,加大定向、订单培训就业力度,确保贫困劳动力掌握增收脱贫技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常年打工和就近季节性务工增收。
  3、鼓励大力创业增收。鼓励贫困农户通过从事农产品季节性储藏保鲜、粮油食品、干鲜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支持贫困农户通过“互联网+”电商网店积极经销土特产品,鼓励贫困农户积极从事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信息中介服务、乐鼓乐队、红白喜事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多渠道创业,实现增值增收脱贫。
  4、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增收。借助便利的城郊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17年力争发展10个休闲农业旅游特色示范村,2018年力争发展到20个,让贫困户在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中增收脱贫。
  (三)培植壮大各类市场主体
  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市场主体,拉长产业链,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技术服务等方式,加快自身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每个村要重点培育或引进2家以上能够良性运转的市场主体,发展能人大户、家庭农场20 户以上,带动一半以上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收脱贫。 
  三、创新模式
  (一)创新带动增收模式
  1、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带动模式,倡导一个企业至少带动 100户以上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生产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租赁、作价入股、经营权托管、订单农业、技术承包服务、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2、积极发展“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模式,倡导一个合作社至少带动 10户以上贫困户,依托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农户参与到合作社之中实现增收脱贫。
  3、大力发展“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发展互助模式,倡导一个能人大户至少带动 5 户以上贫困户,依靠种养、加工和经销农产品增收脱贫。
  4、着力推进“旅游+贫困户”产业扶贫带动模式,依托我镇地域和山水资源优势,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旅游资源和开发市场主体,从事餐饮、住宿、导游、观光游玩、土特产销售等项目实现增收脱贫。
  (二)创新资源入股模式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贫困户住房财产权、林
  权等抵押担保方式,有效盘活资源存量。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流转和参股,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扶持政策
  针对现系统锁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对未脱贫户进行扶持的同时,对脱贫户“扶上马送一程”,扶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用县下拨的产业奖扶资金,按照以下标准,据实验收奖扶,一卡通直补到户。
  (一)特色产业
  1、茶叶、林果、花椒等产业:按标准新建1亩以上,当年验收,每亩一次性奖扶200元;按标准管理规模达到2亩以上的,每亩奖扶100元。
  鼓励市场主体在与贫困户协商同意后,签订托管合同,按标准对贫困户产业基地进行管护,验收合格后,奖扶资金可奖励拨付给实施管护的市场主体。
  2、魔芋、药材等产业:按标准发展规模达到2亩以上的,每亩奖扶100元。
  3、蔬菜产业:新建钢管大棚设施蔬菜,当年验收,每亩一次性奖扶2000元;露地蔬菜连片1亩以上,每亩奖扶400元。
  (二)林果产业
  1、当年房前屋后新植果树成活10棵以上,每棵一次性奖扶10元;
  2、流转山场进行生态或产业造林,连片面积达到10
  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奖扶100元(每户最多奖励不超过1万元)。
  (三)养殖业
  1、当年养猪出栏2头以上(含2头),每头奖扶100元,母猪繁育每窝奖扶300元。
  2、当年养羊出栏5只以上,每只奖扶50元。
  3、当年养牛1头以上,每头奖扶300元,第二年按标准奖扶增量。
  4、当年养鸡鸭20只以上,每只奖扶5元。
  5、当年养蜂5箱以上,每箱奖扶50元,第二年按标准奖扶增量。
  (四)商贸业
  1、新发展一家农家乐,证照齐全并正常营业的,当年一次性奖扶2000元;达到一定规模县级验收合格的,享受县级相关农家乐的奖补政策。
  2、新发展一家商店,证照齐全正常营业的,当年一次性奖扶1000元。
  3、对新开电商(微商),年线上销售额达到20万,当年一次性奖扶1000元。
  (五)务工业
  1、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5000-1万元,能够提供真实收入证明(务工合同或证明、工资单或存折等资料),按照收入额度的5%进行奖扶;年务工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资料齐全,按照收入额度的10%进行奖扶,但一户贫困户务工奖扶资金最高不得超过2000元。
  2、贫困劳动力出县务工,年务工收入达到2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创新机制加快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