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序 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筑业是我市的产业优势之一,做大做强做优xx建筑业,是我们奋力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的重要战略支撑,现特制定《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的编制依据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和xx省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本规划主要针对我市建筑业的特点和实际,回顾“十二五” 建筑业成就及存在问题,剖析“十三五”期间xx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全市建筑业未来战略宏图的最终实现。本规划是全市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制定建筑业各项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博,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继续弘扬铁军精神,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实现了量质并举的新跨越,圆满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继续居全省第一,阔步向全国一流建筑强市迈进。
——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93.8亿元,实现增加值2487.7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1%、200%。20165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2750亿元,接近“十五”总和的2897.8亿元,比2005年增长210%;实现增加值660亿元,超过“十五”总和的637.7亿元,是2005年的3倍;海门、通州建筑业总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海安突破400亿元。
——综合竞争力实现新跃升。全市现有特级企业15家、一级企业103家,分别比“十五”期末净增9家和57家,特级企业数超过全省一半。“十二五”期间,共获鲁班奖27项,是“十五”期间的近2倍,获奖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其中,20165年鲁班奖3项、国优工程奖6项。企业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xx铁军整体品牌更加响亮。
——体制机制焕发新优势。充分发挥建筑商会、协会桥梁纽带、资源整合、协作联动作用,为企业之间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程度合作提供了平台。企业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有机结合,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
——科技创新喜获新成果。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比重超过10%。“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工法42项、申报专利79项在国内名列前茅。中南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被建设部推广,苏中建设集团承建的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大奖。
——市场份额拓展新空间。在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建筑队伍大步向海外迈进,海外市场比“十五”期末增加31个,施工足迹远涉74个国家和地区,亚太、中东、非洲等地都有xx铁军的身影。经营领域由传统的单一项目施工向工程总承包转变,由单一的房屋建筑施工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专业化、多元化施工拓展。近两年,我市外出施工企业积极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加大开拓力度, 20165年建筑外经发展迅速,完成营业额11.5 亿美元,境外劳务人员超过2万人。承包工程占承包劳务总量的74.86%。“十二五”累计出境施工人数10.5万人,完成营业额38.4 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3倍和3.6倍,占全市外派劳务和外经总量的55%。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为xx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突出表现在:(1)建筑业的持续跨越为助推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产生了有力拉动。“十二五”期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左右,增加值年均增长24%左右,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建筑业成为我市知名度最高、产值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拉动能力最强的特色板块之一,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加大。(2)优势建筑企业成为打造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重要生力军。我市众多建筑企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企业从建筑业起步,通过多元发展,向装备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军,衍生出一批成长良好的民营企业。近五年来,我市建筑企业在权威机构评选的“中国承包商60强”和“xx省50强”中,分别占12%和36%。20165年,9家建筑企业入选“全省百强民营企业”,占我市入选企业的一半。xx民营经济“三名人物”中,年年都有建筑企业的杰出代表。(3)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小康进程和富民步伐。多年来,建筑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每年上缴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左右。建筑业转移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30余万人,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xx建筑铁军”荣获2007年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建筑业一线从业人员年均报酬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倍,从建筑业获取的收入约占全市农民纯收入的1/3,建筑业成为我市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来源。(4)建筑铁军良好形象为新时期“xx精神”增光添彩。在援川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等重大政治任务中,xx建筑铁军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闪光的“成绩单”。我市赴川队伍承担了xx省近13%的援建任务,创造了“六个第一”的施工奇迹,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xx5家企业高品质承建了世博会场馆8项,向世界集中展示了xx铁军的风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xx建筑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也是对新时期“xx精神”的生动诠释。
“十二五”xx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突出科学发展,致力于走又好又快发展之路,逐步实现全行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跨越;突出科技兴业,致力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步伐,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突出扶大育强,致力于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素质;实出资源整合,致力于推动企业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提升进入高端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 、“十三五”期间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xx建筑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复苏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为我市建筑业发展带来良好国际机遇。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有效内需保障,“十三五”每年全国将有20万亿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入,其中40%左右靠建筑业来完成。我国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近十年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增加,必然会给建筑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良好的区域发展格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保障设施建设加快,也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崭新市场,为建筑业提供较长时间的黄金期。近两年国务院批准20多部区域性规划,形成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四大板块”,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必将带来我国新一轮投资建设的高潮。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xx建筑业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不确定因素,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和地区保护主义抬头,沿海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周边省市行业发展相互比拼、百舸争流,我市建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国内建筑市场各方面主体行为的不规范,建设工程市场鱼龙混杂、恶性竞争仍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使建筑业“走出去”的战略受到一定影响。我市建筑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快,科技进步水平、人力资源素质、经济运行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等自身质态不够理想,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xx建筑业的发展壮大。
三、“十三五”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势态, “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现代化,再创新辉煌”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进一步做强优势企业为着力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全面优化体制机制,努力提高经营层次,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质量和“xx建筑铁军”核心竞争力,加速打造全国一流建筑强市,使xx建筑业成为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现代产业、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为全面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再立新功。
我市建筑业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创新驱动原则。xx建筑业经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之后,应不失时机地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使xx建筑业逐步成为现代建筑产业。
人本优先原则。这是应对老龄化危机和劳工荒危机的必然选择,是建筑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要缓解从业人员存量减少、增量不足逐年加深的状况,建筑企业就必须把解决劳工的高薪、高福利、权益受保障等经济政治诉求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这一原则,是建筑业在产业升级尚未完成、劳动密集型仍占主导条件下,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前提。
重点突破原则。“十三五”期间,新兴建筑业的发展将成为主流。xx建筑业要继续领跑全省、打造全国一流强市,就要以发展绿色施工和建筑工业化为重点,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
持续发展原则。新一轮发展中,应着眼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坚持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速度、总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努力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
根据xx市经济社会发展和xx省建筑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我市建筑业“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产业规模大幅扩张。企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度环比增长15%左右;产值超1000亿元县(市)1个,超500亿元县(市)2个。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超400亿元企业2家,超200亿元企业4家,超100亿元企业9家;15家特级企业资质全部重新就位,力争1~2家企业进入特一级行列;新增上市公司3~4家。市场领域进一步拓展。外向开拓水平稳步提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0亿美元。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十三五”期间,年创鲁班奖、国优工程3~5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超过200项。
相关指标任务:(1)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从业人员中技术管理人员比例达到25%以上。(2)结构调整目标。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专业施工产值年均增幅25%左右,占施工总产值的20%以上;全行业多元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3)技术进步目标。加大科技投入,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年度科技经费支出占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0.5%以上,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建立和运行内部局域网及管理信息平台,技术装备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在“十二五”的基础上翻一番。(4)节能环保目标。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百元产值能耗下降10%,新建工程98%达到节能建筑标准,全行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明显提高。(5)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取得显著进步,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坚决遏制重大及以上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全面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着力狠抓转型升级,推进体系创新,加快实力提升,再造竞争优势。以乡镇集体建筑企业为主体的xx建筑业,自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造就和形成了市场覆盖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经营管理灵活、质量品牌一流、诚信服务至上等诸多优势,有效地锻炼了员工队伍,增强了竞争能力,塑造了铁军形象,赢得了广大用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当今时代,这些优势有的要大力继承发扬,
XX市“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本文2015-09-25 00:30:23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291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