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注和保障民生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内在要求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3-06-18浏览:2537下载232次收藏

(参赛作品)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关注民生问题、保障民生权益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做好检察工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寓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检察机关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在检察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  

(一)在经济建设方面,要发挥检察工作的职能作用。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检察机关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务犯罪侦查权,以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犯罪为重点,积极开展反腐败斗争。同时,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依法进行打击,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各类经济主体财产安全,平等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最终实现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检察机关既是重要的保障力量,又是有力的建设力量。检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在于立足职能,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使民生问题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合理解决。  

一是以查办职务犯罪为中心,服务发展大局,促进民生。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密切关注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着力查办重点领域的职务犯罪,主动查办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中的渎职犯罪,积极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深入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以反腐倡廉的成果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二是以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为重点,维护社会稳定,关爱民生。安居才能乐业,检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突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社会危害性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扰乱和破坏经济秩序的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营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良好环境。  

三是以强化诉讼监督为核心,维护司法公正,顺应民生。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诉讼监督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将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执法、司法不公的行为作为打击重点,紧紧围绕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漏捕漏诉、以罚代刑,量刑畸重、畸轻,等明显不公的现象,不断拓宽监督领域,更加注重监督效果。坚持协作配合与监督制约相结合,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结合,促进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结合,保障诉讼活动严格依法进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四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化解社会矛盾,关注民生。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监督维权,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要善于发现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民生诉求,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在具体工作中,要畅通信访服务渠道,加强文明接待窗口建设,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发挥检察工作的推动作用。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对于检察机关而言,就是要通过检察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规范执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检察机关还要通过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措施,增强监督实效,维护司法公正,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促进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优势,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三)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发挥检察工作的促进作用。保障先进的文化建设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检察机关一方面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构建具有法治特征、体现检察特色、反映和谐要求的检察文化,促进检察工作深入开展和队伍建设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检察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廉政文化,向社会输出公平正义理念,不断将检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之中,引导人们形成守法、诚信、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四)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发挥检察工作的维护作用。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这是重大而迫切的民生问题。检察机关通过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增强打击实效,确保办案质量,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依法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把影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检察环节,从而震慑和打击犯罪,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对检察工作关注和保障民生的要求  

(一)加强能力和廉政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首先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队伍,否则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便无从谈起。要狠抓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和社会公信力。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执法环境,要不断提升检察队伍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对法律的正确解读和诠释、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研判、对案件事实的正确分析和把握、对程序流程的正确执行和规范、对处理效果的正确理解和掌控等五种实际能力。要通过提高司法人员的任职条件,不断强化司法人员的精英意识,提高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珍惜自身的社会地位从而自觉抵御腐败的侵袭。  

(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百姓诉求。“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司法工作的好坏最终需要老百姓来评判。检察机关关注民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影响民生的主要矛盾,准确掌握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诉求,积极探索保障和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的为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对于刑事犯罪,就要在打击的同时,关注其中新的社会治安问题。  

了解民生诉求,一是要深入基层和群众。简单的坐堂办案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闭门不出难以全面及时了解百姓的诉求,检察干警要多走出去,了解民情民意。二是要擅用网络,了解民生。网络信息全面迅速,是了解民生的重要窗口。  

(三)坚持能动司法,创新工作方式。当前的社会矛盾多为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但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有时就会激化,引发冲突。检察机关要善于突破陈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缓和化解社会矛盾,做到既在法律上无瑕疵,又使群众最受益。  

一要准确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适应犯罪发展变化的规则,把是否对民生构成危害作为正确区分宽严界线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要对扰民安、逆民意、夺民利、祸民生的犯罪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对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刑事案件慎用刑事手段和强制性措施,慎捕慎诉、少捕少诉、平和司法,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  

二要积极探索办案机制创新。审查起诉环节全面推行的认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收效良好,侦查监督环节也可以考虑建立逮捕必要性审查评估制度。同时,公诉部门对未成年人案件可实际专人办理,以利于把握政策尺度。  

三要坚持恢复性司法的理念,扩大刑事和解、定纷息诉等手段的运用,使犯罪者真正认罪服法,尽量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积怨,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关注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弱势群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注和保障民生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内在要求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