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8-24浏览:2512下载242次收藏

立足基本市情 科学谋划未来 推动xx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  

xx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是xx经济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xx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xx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是当前全市上下亟需探讨和认真破解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和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xx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和极不平凡的时期,我们既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多种自然灾害影响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也迎来了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关中—xx经济区、支持甘肃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这样的背景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余各项指标也将于今年全面完成。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十一五”前四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7.8%;人均生产总值为7585元,比“十五”末增长81%;大口径财政收入35.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21.6%。“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启动了振兴装备制造业“12341”行动计划和“10强50户”工程,坚持“引大引强”,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仪表、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畜牧、林果、蔬菜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商贸流通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贡献率逐年提高。   

    以国有企业改制为契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2%。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2.9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4倍,年均增长35.7%,近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7.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67倍。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宝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平铁路、天定高速公路、宝天高速公路城区过境段加快建设,宝兰铁路客运专线、天(水)平(凉)、十(堰)天(水)高速公路项目即将开工,天(水)陇(南)铁路、xx军民合用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交通道路等级标准明显提高。城市主干道建设、旧城开发改造和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城乡电网改造、电话数据通信网络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加强,“三城联创”工作全面推进,现代化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县县城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乡村道路、人畜饮水、户用沼气、农田水利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等加快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市区南北两山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我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十大循环农业示范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一五”前四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73项,总投资304亿元,到位资金111亿元。三是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关中—xx经济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我市被列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经济区城市联手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开发高地,合作交流广泛深入开展。积极参与陇海兰新、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等区域合作组织活动,多次组团参加兰洽会、西洽会、西交会、西博会等国内重大节会,每年举办伏羲文化旅游节,走出去、请进来,开放搞活步伐明显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98.9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农村教育布局调整、乡镇职能转变等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招行引资成效显著,信贷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市第5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创新工作连续6年名列全省第一。加快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地域特色文化开发力度加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新的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广播电视、体育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控制指标以内,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以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为重点,农村贫困面较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32元,比“十五”末增长42.7%,年均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4元,比“十五”末增长55.1%,年均增长11.9%。总之,“十一五”时期,是xx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既为我们今后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一是必须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要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看待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善于捕捉机遇和利用机遇,坚持把中央和省上的政策与我市实际紧密结合,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能快则快,在坚持好字当头的同时,竭力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以抢抓机遇推动跨越式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投资,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多途径加大投入,以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坚持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改革中创新体制机制,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四是必须坚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要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既要克服当前发展中的现实困难,解决好突出矛盾,实现好近期发展目标,又要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五是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统一。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维护公平正义,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必须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要牢固树立“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人人事关发展环境、代表发展形象”的思想,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市场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努力争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竞争力。   

    二、正确分析判断“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性五年,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   

    综合分析,进入“十二五”,我市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中—xx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持甘肃发展的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市委市政府跨越式科学发展要求和推进“1135”区域发展战略,融入大关中、联结陇东南,打造西部发展开放开发战略高地,需要集中破解一些关键性发展难题。一是要着力破解结构不合理的难题。从当前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看,存在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发展不快的问题;从工业化进程看,我国已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我省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而我市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从城乡结构看,我市农业人口多、农村贫困面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结构看,我市外贸出口总额太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微乎其微,而消费水平不高、拓展空间有限,投资拉动型仍然是xx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从投资结构看,我市对国家和省上投资的依赖程度大,特别是国有投资占比在50%以上,比发达地区高出20多个百分点,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的能力还较弱,社会投资能力不足。二是要着力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