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商局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调查研究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8-22浏览:2359下载141次收藏

     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研究和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的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决策部署,对有效防控和化解各类市场监管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树立工商部门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加强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对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进行粗浅分析。
  
  一、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类型
  
  笔者认为。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是指因不全面、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给一定范围内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的危害,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和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对部门监管的社会效应和公信力、形象与权威造成严重影响和伤害,存在于监管过程中的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会从局部领域、某一区域迅速扩散开来,最终演变成系统性风险,进而酿成危机和灾害。当前,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 迎合性风险。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迫于地方政府对高gdp的盲目追求和各类评议活动的压力,降低职责履行的标准和要求而引发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登记注册受理核准、注册资本监管、股权出质登记、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户外广告登记、食品流通许可证批准等环节。
  2 失察性风险。指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不细致、不严谨、不认真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登记注册前置审批事项审查、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现场核查、各类现场监督检查、广告监测、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集贸市场安全管理等环节。
  3 技术性风险。指监管人员不具备监督管理特定行业、特定商品的专业知识以及监管执法装备陈旧落后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集贸市场农产品检测、化学危险品销售监督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监督管理以及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特殊商品的监督管理等环节。
  4 放任性风险。指因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区域范围过大、人员配置不足、监管力量薄弱、客观上形成监管人员不能充分、积极地履行监督职责,任由威胁存在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无照经营的查处取缔、日常的巡查监管,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使用、罚没物资(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缴和处置等环节。
  5 推诿性风险。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设机构之间不协同、机关与基层之间不联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配合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区域性联合执法、区域性消费纠纷处理、涉及多业务条线专项检查、重大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投诉举报受理等环节。
  6 决策性风险。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决策不当、失误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存在于扩大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解释、出台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要求相违背的服务措施、制定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的内部管理规定、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或制定、重大经济违法案件的定性和决定处罚等环节。
  
  二、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生成因子
  
  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构造和诱发因子非常复杂,不同区域的风险也不尽相同。以江苏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区域市场监管风险为例。其生成因子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地理位置上的后发优势导致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存在。江苏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区域大多集中在苏北的里下河地区和东部沿海。由于地理位置处于江河末端和人海口,环境和大气污染相对于内地的影响、危害和后果较小。许多对环境和大气有着一定影响的企业,为尽可能减少自身的风险,纷纷看好这一地理和环境上的优势。把投资目光转向这一地区,兴办各类对环境和大气有一定影响和污染的生产型企业。由于这些如化工生产等高危行业的进人,给区域性市场监管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 地方经济发展上的急功近利和过大压力造成了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发生。近年来,随着上海和苏南等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持续发展对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和科技含量不太高的生产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纷纷将企业转移到这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不高,对投资产业的科技含量要求不是太高的欠发达区域。这种低门槛招商、急速发展,急功近利的心态和各级对招商和gdp考核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理性冲动。有时甚至违背经济运行规律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片面迎合客商不合法的诉求,尤其在一些重热点行业和有前置审批要求的项目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急速急聚的众多行业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无法获得环评前置审批手续的行业和企业,地方政府就会在登记许可过程中向工商部门施加压力。如果工商部门不能兑现政府对招商企业的承诺,就会引起不满,造成部门的孤立,并被戴上服务缺位的帽子。一旦发照,必然导致市场监管的区域性风险。
  3 市场主体的文化积淀和意识上的先天不足引发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滋生。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贫穷、落后和封闭,改革开放后,又属欠发达地区,从事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必要的文化积淀,表现在生产经营行为上,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多赚钱,置法律法规不顾,铤而走险,从事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经营中,不少经营者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工商部门监管发现风险隐患,发出整改通知书或停业整顿的处罚措施后,仍我行我素,使风险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大和蔓延。
  4 监管技术手段的落后和不足加大了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的可能。相对于苏南、上海等发达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这一区域经济欠发达、基础较为薄弱,各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装备远不如发达地区。如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配备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工商局市场监管区域性风险调查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