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调研建议
一、我县流浪乞讨人员特点。
1、外来流浪乞讨人员多。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毗邻湖北省, 207国道、枝柳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穿越我县,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加之我县经济较为活跃,县城建设较为突出,每年有大批流浪乞讨人员流入我县城区。特别是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废除以来,城区流浪乞讨人员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流浪乞讨人员年龄跨度大。小至大人怀抱中的婴儿,大至七八十岁的老人。
3、乞讨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等着给”的乞讨方式,现在的乞讨形式明显多样化,技术含量也更高。有玩杂耍等卖艺乞讨的,有化装成残疾人或有严重外伤的人乞讨的,有打着求助回家路费的牌子进行乞讨的。
乞丐的泛滥,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和城区管理,部分流浪乞讨者纠缠行人,强讨恶要,损害了群众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由于媒体对某些职业乞讨行为的曝光,大部分公民不再轻易对流浪乞讨人员施以援助,使某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者得不到帮助。因此,如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二、我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现状。
2003年,我县为了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建设了**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站占地8.2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2007年以来,先后投入200万元,加强了站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现站内设有接待室、登记室、档案室、救助宿舍、阅览室、教室、文体活动室、医务观察室、隔离室、警务室、厨卫设施以及室外活动场所。此外,为确保站内受助人员安全,还建有完备监控网络系统,是湘西北设施一流的县级救助站,平均每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00多人。站内业务工作在全省处于一流水平,所倡导的“讲爱心、献爱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做法得到了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和受助人员的高度肯定。去年,我县救助站被评为“全省文明救助管理站”,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95人,发放救助金28万元。但据统计,我县去年有流动流浪乞讨人员2300多人,常驻县城区流浪乞讨人员近30人。也就是说,主动求助的不到27%。那么,另外73%的人为什么不上救助站求助呢?特别是那些跪在路边,旁边写着求助车费回家、吃饭的流浪乞讨者,即使被告知可以上救助站求助,他们也不愿意去,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目前街头的流浪乞讨行为大多已与传统意义上的乞讨不同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社会救助体系正向保基本、广覆盖推进,真正因天灾人祸、家境悲惨、生
城区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调研建议
本文2010-07-06 15:58:13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907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