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呼伦贝尔学院 旅游与地理系,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文章在对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概述基础上,综合运用了“三三六”评价法和swot分析法对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并提出了开发对策,旨在为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中图分类号:s73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2—0001—02
内蒙古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2000年,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南端,与内蒙古红花尔基樟子松自然保护区相接壤,北邻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与阿尔山市、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地理坐标为s119°56′~120°03′,n48°06′~48°13′。
1 旅游资源
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以大面积的二级珍贵树种沙地樟子松著名,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生态环境良好。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2 旅游资源评价
2.1 旅游资源的定性评价
对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的评价采用了卢云亭先生的“三三六”评价方法,“三三六”即三
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2.1.1 “三大价值”评价。三大价值为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1〕。公园所在地是多民族聚居区,居住着汉、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11个民族〔2〕,风情浓郁,特色突出,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公园以四季常青的沙地樟子松系统和浩瀚无垠的草原湿地景观为主,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公园拥有亚洲最大、我国唯一集中连片的沙地樟子松林带,樟子松现为国家二级珍贵保护树种,具有的耐寒、耐旱、耐贫瘠等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3〕。
2.1.2 “三大效益”评价。三大效益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5〕。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年均营业收入1 618.34万元,净利润年均532.55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来看,可以提供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和外界
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本文2010-04-27 16:00:2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5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