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文章讨论了红花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探讨了该区金的物质来源、成矿阶段和富集规律。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p618.5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009—02
1 概况
红花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中偏东段,与内蒙古地槽接角的地轴北缘,Ⅲ级构造单元为云雾 山隆起东北端。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建平群变质岩系。由老至新分为小塔子沟组,大营子组等变质片 麻岩类,中生界为侏罗系上统酸性——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沉积岩、少量沉积岩,新生界 主要为第三系中新统砂岩及砂泥变质页岩,上新统玄武岩及第四纪黄土。岩层呈北东东—— 南西西向为主。
区域构造较复杂,东为大木头沟——红花沟断裂,西为碱场——柴胡栏子——西老府断裂, 北为碱场——木头沟断裂,中为舍路嘎河断裂,南为四道沟断裂。五条断裂组成了区域基本 构 造骨架,且控制太古界及中元古界构造层成孤岛状分布,控制了石英脉及脉岩的分布。近东 西向、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极为发育,并成带等间距分布,略显格子状的基本格架。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以燕山期酸性为主,以岩基、岩墙和岩脉等产状产出,且受明显构造控 制。主要有: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红花沟金矿床各脉均赋存于建平群地层中,明显受区域性大断裂及派生的压性、压扭性断裂 控制。矿脉走向北北西或北东,以陡倾斜为主。单个矿体一般长10~600m,厚度0.9~1.5m ,最厚可达30m。金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脉内,少数产于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形态多为脉状 、透镜状、扁豆体状,部分呈不规则细脉、网脉状,在走向及倾斜方向上具舒缓波状起伏, 及由蚀变带连接的变化特征,膨胀狭缩,分枝复合,尖来再现等现象常见。
2.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成份,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辉银矿及少量闪锌 矿等,矿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化学成分以si、mg 、cu、fe、au为主,伴生元素有ag、pb、zn、s、co、ti、mn、b、bi、ni、cr、al等。矿石 类型有石英脉型、黄铁矿型、多金属硫化物型等,前二类分布广,多呈黄铁矿——石英脉型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压碎(碎斑)结构,包含交代——胶状 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为主,次为浸染状、蜂窝状。
矿石中自然金呈包体金、裂隙金、粒间金、假包体金赋存,少数游离金等分布在金属硫化物 及石英脉中,自然金的形态有粒状、细脉、网脉状、浑圆状、片状及不规则状等,粒径多在 0.01~0.05mm间。
2.3 围岩蚀变特征
近矿围岩主要为条带状混合余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闪长玢岩及混合花岗岩等,在 热液作用下均发生蚀变,蚀变的种类与石英脉两侧的近矿围岩性质关系密切,一般围岩以铁 镁质为主,常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等;以长英质成份居多,则以绢云母化、高岭土 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主要为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次之是高岭土化、绿泥石 化、碳酸盐化、少量钠黝帘石化及萤石化。前三种与金矿化关系密切,且分布广泛,为判别 金矿矿化好坏的直接标志。
3 成矿作用及规律
3.1 金的物质来源
根据冶金一公司物探一队1981年对红
赤峰市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本文2010-04-27 16:00:1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4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