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
(赤峰林西县林业局,内蒙古 赤峰 025250)
摘 要: 文章根据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通过对“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 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建起了以家庭单元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庄园,形成了以“营造绿色环 境,建立绿色基地,树立绿色品牌,发展绿色经济”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生态、经济、社 会效益十分明显。此模式适宜在广大的半干旱山丘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退耕退牧;还林还草;生态;经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0—0002—02
荒漠化灾害是当今世界突出的环境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阻碍着经济社会的 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然植被和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 。诸如乱垦乱伐、乱樵滥采、开荒到顶、广种薄收、自由放牧等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致 使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耕作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生态 失去平衡。为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途径,我们选用了生态建设 与改革农业政策相结合,提高经营水平,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实行集约化经营,改善自 然环境,发展地方经济的经营管理课题,并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试验研究,初步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1 确立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
1.1 自然环境背景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辽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7′~118°34′,北纬 43°14′~44°15′,属大兴安岭南段延伸地带。地貌主要由中山、低山、丘陵、沙地、河 谷平川组成。海拔高644~1 744m。其中,山地16.204万hm2,占总面积的41.2% ;丘陵11.92万hm2,占总面积的30.3%;沙地3.69万hm2,占总面积的9.4%;河谷平川7. 51万hm2,占总面积的19.1%。属森林草原植被带,主要植物种有山杨、白桦、蒙古栎、山 杏、虎榛子、万年蒿、羊草等。土壤为栗钙土地带类型。气候为典型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320~380mm,主要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1 800mm 以上,是降水量 的5倍多。年平均气温4~5℃,年极端最高气温40.4℃,年极端最低气温-32.2℃,≥10℃积 温平均2 60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965.9h,无霜期在90~130天之间。由于降水集中, 秋冬春有较长的干旱期,尤其春旱对作物播种影响最大。
1.2 社会经济特点与环境灾害
林西县经济类型属于以农业为主体、牧业经济比重较大的农牧交错型经济区,人口集中、经 济活动频繁。全县总土地面积39.27万hm2,其中农业用地7.87万hm2,占总面积的20%, 牧业用地9万hm2,占总面积的23%,林业用地20.47万hm2,占总面积的52%。现有林14.5 万hm2,森林复被率27.9%。
历史上的林西县曾经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地区。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樵采、放牧、垦 荒等人为活动频繁加剧,使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 大面积发生。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4.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 ,沙化面积7.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9%。随之而来的干旱、风沙、冰雹、霜冻等自然 灾害频繁 发生,农牧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农业产量低下,畜群结构中大畜减少小畜增多,牲畜个体 退化。全县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百元左右徘徊。
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社会经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境恶劣、贫困落后 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宗旨。
2 研究途径与试点选择
2.1 研究途径
课题研究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实行政策引导、科技扶持的原则。以林西县农业区划成 果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适当调整,吸收引进林、牧、农业先进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培养典 型、完善典型、推广典型。追寻环境荒漠化的原因,除半干旱气候因素外,主要是由于人类 对自然资源利用得不合理。要改造荒漠化,除加强植被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经营水平, 特别是提高人类科学文明素质,实行科技、劳动密集型农牧业经营方式。因此,选择从改革 农业政策入手,实行退耕还林(草)、退牧还林(草),改变广种薄收和自由放牧的传统方 式,实行集约化管理,发展高产种植和高效益型畜牧业;采取以户为单位,建设生态经济单 元,即“生态经济庄园”;对荒山实行全面封禁、造林、种草;先试点,培养典型后再推广 ,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
2.2 试点村的选定
试点村选择原则: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具有代表性,荒漠化灾害突出,群众生活贫困 ,经营方式落后,具有说服力;②乡村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改造自然灾害、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的认识程度高,积极性高;③具有一定的生态建设基础,见效快。
根据上述原则,选择新城镇七合堂村为首选试点村。
3 试点与技术模式的建立、推广
3.1 试点村基本情况
七合堂村位于林西县中南部,是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境内山丘遍布,沟壑纵横。总面积2&n
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建设“生态经济庄园”技术模式研究
本文2010-04-27 16:00:1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3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