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487下载159次收藏
                                            (河南省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摘 要:文章分析了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意义,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的主要特征是经营的市场化和产品的商品化,并提出了加快推行农业产业化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3—0004—0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更是我国农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广大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逐步走向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正确选择。充分认识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加快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1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资源条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择优确定农业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合理化管理,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农业经营形式。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实现农村生产力第二次飞跃的战略选择。
1.1 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兴起,并且在一些发达地区产业化经营已占主导地位,然而在其他一些欠发达地区,则起步晚、发展缓慢,农业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农业弱质生产,比较效益低,与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不相适应;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往往跟着感觉走,忽上忽下,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传统的社区组织+农户这种“二元结构”产业组织状态,使农户分散,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大市场发展的需要。农民增产不增收,收入增长缓慢,严重阻滞了奔小康的进程。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实践表明,只有实施农业产业化才是解决农业深层次矛盾唯一的现实途径。
1.2 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了农村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主要经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重组,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结构,使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可能。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两个转变,即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何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一些发达地区率先走上了产业化道路,给其他地区树立了学习的样板。
1.3 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比如,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缺乏抵抗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能力;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还有待优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相互协作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等等。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唯一正确的途径。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龙头企业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等要素导入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拓展农产品国内外市场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1.4 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农户独立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矛盾的必然选择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快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