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1.巴彦淖尔市草原站;2.巴彦淖尔市畜牧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文章回顾了15年来巴彦淖尔市开展“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对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十几年来的经济效益做了总结,针对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种草;养畜;配套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3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3—0002—02
巴彦淖尔市草原总面积为5.5万km2,约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3%,由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荒漠四种植被类型组成,海拔高度在850~2 160m之间,降雨量由东向西递减,约为120~80mm。现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31种,动物17种,地貌单元可分为波状高原、山地、丘陵和荒漠几种类型,辖四个旗县,13个乡镇苏木,现有牧业人口5.1万人,农牧交错地带有农业人口10.3万人,2005年牧业年度饲养牲畜232万头只。
草原畜牧业是指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来发展牲畜养殖的产业。几十年来,草原畜牧业为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肉、毛、皮、绒等畜产品和畜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巴彦淖尔市在草原牧区开展了“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该项目采用了20多项适应草原牧区的种草养畜适用增产技术,并将其进行科学组装配套。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牧区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使草原畜牧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和牧民的收入都有显著提高,为发展现代化草地畜牧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有必要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下总结回顾。
1 推广“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重要意义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是采用优良的草、畜品种,以水为中心,水、草、林、机、料、渠、路、田配套建设,对牧草和农作物进行模式化栽培,牧草与农作物间、混、套种,对饲草料进行粉碎、青贮、氨化,暖棚养畜,同时采用牛羊育肥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把牧区有一定种植条件的草库伦作为项目实施基地。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克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脆弱性
巴彦淖尔市草原牧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形以高山或丘陵地带为主,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春气候严寒,夏季凉爽短促,远离主要的农业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草原产草量在季节上和年度间分布很不平衡,波动较大,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防灾和抗灾能力,促进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1.2 改变了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在巴彦淖尔市北部草原区,冬春枯草季长达8个月左右。多年来由于冬春缺草,加上畜棚建设滞后,使饲养的家畜形成了“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也使得饲草料在利用上造成了的巨大浪费。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大大提高了家畜舍饲精养的比例,使畜牧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约束明显降低,由单季出栏变为多季均衡出栏,大幅度提高了饲草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1.3 加快了畜牧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草原畜牧业基本上停留在“自给自足”为主的阶段,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有助于对牧户的饲料地进行集中开发和联合经营,同时社会化综合服务的开展,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的科技管理水平,使他们从传统落后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牧民,经济效益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1.4 形成多方投资、积极建设的新局面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一经实施,“科技兴牧”的观念在牧区迅速形成,牧民们尝到了科学种植、科学养畜的甜头,出现了敢于投资、积极建设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该成果取得的显著效益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以牧民自筹为主,国家地方扶持为辅”,多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进行草原建设的新局面。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开展综合建设,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
2.1.1 加强管理,统一标准,开展草地综合建设。“水、草、林、机、料、渠、路、田”八配套是草库伦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制定“配套草库伦模式要点”,对项目建设的规模、内容、标准
摘 要:文章回顾了15年来巴彦淖尔市开展“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对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十几年来的经济效益做了总结,针对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种草;养畜;配套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3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3—0002—02
巴彦淖尔市草原总面积为5.5万km2,约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3%,由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荒漠四种植被类型组成,海拔高度在850~2 160m之间,降雨量由东向西递减,约为120~80mm。现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31种,动物17种,地貌单元可分为波状高原、山地、丘陵和荒漠几种类型,辖四个旗县,13个乡镇苏木,现有牧业人口5.1万人,农牧交错地带有农业人口10.3万人,2005年牧业年度饲养牲畜232万头只。
草原畜牧业是指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来发展牲畜养殖的产业。几十年来,草原畜牧业为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肉、毛、皮、绒等畜产品和畜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巴彦淖尔市在草原牧区开展了“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该项目采用了20多项适应草原牧区的种草养畜适用增产技术,并将其进行科学组装配套。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牧区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使草原畜牧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和牧民的收入都有显著提高,为发展现代化草地畜牧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有必要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下总结回顾。
1 推广“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重要意义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是采用优良的草、畜品种,以水为中心,水、草、林、机、料、渠、路、田配套建设,对牧草和农作物进行模式化栽培,牧草与农作物间、混、套种,对饲草料进行粉碎、青贮、氨化,暖棚养畜,同时采用牛羊育肥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把牧区有一定种植条件的草库伦作为项目实施基地。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克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脆弱性
巴彦淖尔市草原牧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形以高山或丘陵地带为主,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春气候严寒,夏季凉爽短促,远离主要的农业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草原产草量在季节上和年度间分布很不平衡,波动较大,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防灾和抗灾能力,促进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1.2 改变了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在巴彦淖尔市北部草原区,冬春枯草季长达8个月左右。多年来由于冬春缺草,加上畜棚建设滞后,使饲养的家畜形成了“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也使得饲草料在利用上造成了的巨大浪费。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大大提高了家畜舍饲精养的比例,使畜牧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约束明显降低,由单季出栏变为多季均衡出栏,大幅度提高了饲草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1.3 加快了畜牧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草原畜牧业基本上停留在“自给自足”为主的阶段,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有助于对牧户的饲料地进行集中开发和联合经营,同时社会化综合服务的开展,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的科技管理水平,使他们从传统落后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牧民,经济效益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1.4 形成多方投资、积极建设的新局面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一经实施,“科技兴牧”的观念在牧区迅速形成,牧民们尝到了科学种植、科学养畜的甜头,出现了敢于投资、积极建设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该成果取得的显著效益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以牧民自筹为主,国家地方扶持为辅”,多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进行草原建设的新局面。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开展综合建设,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
2.1.1 加强管理,统一标准,开展草地综合建设。“水、草、林、机、料、渠、路、田”八配套是草库伦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制定“配套草库伦模式要点”,对项目建设的规模、内容、标准
发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4-27 15:58:5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3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