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4-27浏览:2178下载189次收藏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增收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实践表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2000~2004年全国31个省份的农民纯收入总量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的面板数据,建立联合回归模型,验证了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纯收入总量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面板数据;非农产业;人数;农民;纯收入;联合回归模型
中图分类号:f3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7)08—0009—0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迄今仍拥有近8亿农村人口。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已成为一个备受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单就农村谈农村、就农业谈农业难以成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解决农民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问题。张聪群、王玉钏在《经济问题》2001年第5期发表的文章《农民增收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中指
出,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并指出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实现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袁方在《经济师》2005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一文中,分析了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相关的理论,同样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镇化发展,改善户籍制度等措施,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想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就应该稳妥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农业劳动力非农化,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证实了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的显著贡献,并且发现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作用不存在显著差异。
1 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1.1 面板数据
      所谓面板数据(panel data),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可以解决单纯用截面数据或是时间序列数据所不能分析的问题。
1.2 面板数据模型
单方程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    yit=αi+xitβi+μit,    
i=1,……,n t=1,2,……,t                  (1) 
其中:xit为1×k向量;
βi为k×1向量;
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
       按照规范的表示,这里的xit和βi应该写成矩阵xit和bi,而且有:
xit=(x1it,x2it,…,xkit)
bi=β1i,β2i,…,βki
       但是为了简化书写,在本文中采用(1)式表示。误差项uit均值为零,方差为σ2u。
常用的模型有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1:αi=αj,βi=βj
      情形2:αi≠αj,βi=βj
      情形3:αi≠αj,βi≠βj
      对于情形1,在横截面上无个体影响,无结构变化,则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给出了α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者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