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现状,说明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14—03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注意。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用的总和。它包括各种岩、土及所含矿产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和由内、外动力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及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发生缓慢的或突发性的对人类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近年来,虽然在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及重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加之某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1 ××省当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现状
1.1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不断扩大
××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二、三级地形台阶,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省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壑3 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50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近年来随着工程经济建设的力度、深度及广度不断加深,导致××地质灾害已有加剧的趋势。1998年××省地质灾害更加异常活跃,灾害频繁发生,多次造成农田被毁,房屋毁损,交通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全省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据全省不完全统计,至今年9月份全省即发生较大型地质灾害109处,其中滑坡48处,泥石流36处,崩塌25处,死亡人数已达到283人,伤1 868人, 经济损失数亿元。这些灾害的产生除与××独特的地质构造、地貌、地层岩性及暴雨山洪等自然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外,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不规范的矿山开采,随意弃渣,不合理的道路开挖,房屋修建切坡等密切相关。
1.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省是一个矿业大省,近年来由于采矿活动的深度、广度日益扩大,不合理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给矿山企业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初步统计,全省有500余家工厂、矿山受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的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及由于矿碴不合理堆放形成的矿碴泥石流等灾害。
1995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矿在开采过程中,因回风巷道穿过了顶板芒硝淋溶带,致使井下涌水达到l0 000余方/日,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附近6 000余居民缺水;1995年宜宾维兴镇在采煤过程中,未留足保安等原因致使坡顶发生地表开裂、形成一定面积的塌陷带,前缘发生大规模崩塌,致使10余户民宅被迫搬迁;70年代,西昌沪沽铁矿区,由于大规模基建,当地居民 挖矿弃土堆置在盐井沟,排出方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在暴雨的诱发下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04人死亡,同时由于大量泥沙向下游输送,使成昆铁路 孙水关大桥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并严重影响了下游环境和泸沽镇的安全,后经工程治理才有所改观。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针对这种情况,××省加强了矿山地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有关内容,从法律程序 上明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并根据××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编著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为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1.3 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状况日益加剧
地壳表面的剥蚀、侵蚀营力是地形地貌演变的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它的作用方向就是不断将高原、山地、丘陵逐步切割、夷平,由于它的作用,必然将大量的土石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重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带,虽然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却相当严重。四川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特别是省内泥石流发生程度高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现状,说明了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14—03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心和注意。我国政府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对此非常重视,正式把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列为国策,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地球岩石圈的一切物质和作用的总和。它包括各种岩、土及所含矿产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和由内、外动力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及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不断发生缓慢的或突发性的对人类有利或不利的变化。近年来,虽然在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在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规来进行规范,人们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及重视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加之某些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已在一定区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1 ××省当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问题现状
1.1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不断扩大
××省位于长江上游,地跨我国二、三级地形台阶,地形高差悬殊,气象复杂多变,地层岩性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地震活动较为频繁,为我国地质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暴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省现具有一定规模、造成危害的崩塌和滑坡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壑3 000余条,危及120余座县市所在城区和800多个乡、镇,500余家工厂、矿山的安全。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数亿元。近年来随着工程经济建设的力度、深度及广度不断加深,导致××地质灾害已有加剧的趋势。1998年××省地质灾害更加异常活跃,灾害频繁发生,多次造成农田被毁,房屋毁损,交通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全省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据全省不完全统计,至今年9月份全省即发生较大型地质灾害109处,其中滑坡48处,泥石流36处,崩塌25处,死亡人数已达到283人,伤1 868人, 经济损失数亿元。这些灾害的产生除与××独特的地质构造、地貌、地层岩性及暴雨山洪等自然地质因素密切相关外,与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不规范的矿山开采,随意弃渣,不合理的道路开挖,房屋修建切坡等密切相关。
1.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
××省是一个矿业大省,近年来由于采矿活动的深度、广度日益扩大,不合理开采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给矿山企业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初步统计,全省有500余家工厂、矿山受到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省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不合理开采引起的崩塌、滑坡,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地表开裂及由于矿碴不合理堆放形成的矿碴泥石流等灾害。
1995年眉山大洪山芒硝矿在开采过程中,因回风巷道穿过了顶板芒硝淋溶带,致使井下涌水达到l0 000余方/日,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附近6 000余居民缺水;1995年宜宾维兴镇在采煤过程中,未留足保安等原因致使坡顶发生地表开裂、形成一定面积的塌陷带,前缘发生大规模崩塌,致使10余户民宅被迫搬迁;70年代,西昌沪沽铁矿区,由于大规模基建,当地居民 挖矿弃土堆置在盐井沟,排出方量达数百万立方米,在暴雨的诱发下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造成104人死亡,同时由于大量泥沙向下游输送,使成昆铁路 孙水关大桥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并严重影响了下游环境和泸沽镇的安全,后经工程治理才有所改观。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不仅影响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同时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针对这种情况,××省加强了矿山地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1998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地质灾害的有关内容,从法律程序 上明确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并根据××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编著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为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1.3 地质灾害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状况日益加剧
地壳表面的剥蚀、侵蚀营力是地形地貌演变的最主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它的作用方向就是不断将高原、山地、丘陵逐步切割、夷平,由于它的作用,必然将大量的土石带走,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以表层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的重力侵蚀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最严重的侵蚀形式,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的斜坡、陡坡地带,虽然总的水土流失、侵蚀面积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危害却相当严重。四川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特别是省内泥石流发生程度高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
点击下载
上一篇:准格尔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下一篇:厉行节能减排 发展循环经济
本文2010-04-27 15:58:4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