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1.内蒙古交通厅,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最后结合内蒙古车流量较小、声敏感点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和风蚀、水蚀问题严重的实际,探讨了自治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生态; 水蚀; 风蚀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07—02
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始于1973年,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业之一。高速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影响。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中,应针对自治区环境的特点,执行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旨在使公路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降至最小。
1 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概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路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到2006年底,自治区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 200km。
“十一五”将是内蒙古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内蒙古境内路段将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部分路段将建成或开工建设,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公路主骨架将基本建成。“三横九纵十二出口”规划贯通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覆盖全区101个旗县市区、2/3的乡苏木所在地,连接主要城镇、工矿区、林区、农牧业生产基地、边境口岸及毗邻省区,与全国公路网相连,呈开放格局。预计“十一五”期末,自治区高速公路将达到2600 km[1]。
2 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在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由公路建设引发的环境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影响。
2.1.1 生态。高速公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包括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这将破坏沿线地表植被,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据报道,内蒙古部分公路由于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有关规定,造成或加剧了项目所在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2]。
2.1.2 环境噪声。施工期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噪声和营运期行驶的汽车噪声,必然对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2.1.3 环境空气。公路施工期会产生扬尘及沥青烟气污染,营运期则会产生no2、co等大气污染物,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影响。
2.1.4 水环境。施工期的营地和营运期的服务区、收费站等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表面,通过降雨冲刷而进入周边农田、沟渠及草场,造成公路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
2.1.5 社会经济。公路建设会引起居民拆迁问题;工程占用耕地、林业等资源,会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及沿线乡镇规划产生一定影响;建设过程中,拆迁的电力、电讯线路及水渠、水井等设施,会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据报道,内蒙古曾发生过公路拆迁补偿被挪用的事件[3]。
2.2 对策措施
2.2.1 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研讨,征求公众意见,依法评审、论证。
2.2.2 设计阶段。公路设计应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尽量不破坏耕地、林地和草地资源,合理避让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包括人口密集地区、自然风景区、文物古迹、学校、医院、水源地等。
2.2.3 施工阶段。内蒙古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设置取土场集中取土;结合自治区沙地较多的特点,可从拟建公路两侧的流动沙丘和沙地及低产田取土;减少裸地,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草地等,以维护生态环境。在居民集中区附近,应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严格控制强噪声机械夜间施工,以减少噪声影响。选择在枯水期施工,桥墩施工应采用编织袋围堰法,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统一处理,以减少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对粉尘性材料的运输
摘 要:文章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在公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应采取的防治措施;最后结合内蒙古车流量较小、声敏感点较少、生态环境脆弱和风蚀、水蚀问题严重的实际,探讨了自治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路建设; 环境保护; 生态; 水蚀; 风蚀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5—0007—02
交通环境保护工作始于1973年,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业之一。高速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对生态、环境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影响。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中,应针对自治区环境的特点,执行相应环境保护措施,旨在使公路在发挥运输功能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降至最小。
1 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概况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路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到2006年底,自治区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1 200km。
“十一五”将是内蒙古公路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为适应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内蒙古境内路段将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部分路段将建成或开工建设,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公路主骨架将基本建成。“三横九纵十二出口”规划贯通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覆盖全区101个旗县市区、2/3的乡苏木所在地,连接主要城镇、工矿区、林区、农牧业生产基地、边境口岸及毗邻省区,与全国公路网相连,呈开放格局。预计“十一五”期末,自治区高速公路将达到2600 km[1]。
2 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在进行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由公路建设引发的环境问题,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噪声、环境空气、水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影响。
2.1.1 生态。高速公路建设占用大量土地,包括临时占地和永久占地,这将破坏沿线地表植被,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可能引发水土流失。据报道,内蒙古部分公路由于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有关规定,造成或加剧了项目所在地区草原破坏、土地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2]。
2.1.2 环境噪声。施工期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噪声和营运期行驶的汽车噪声,必然对附近的居民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2.1.3 环境空气。公路施工期会产生扬尘及沥青烟气污染,营运期则会产生no2、co等大气污染物,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影响。
2.1.4 水环境。施工期的营地和营运期的服务区、收费站等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废水;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沉降于公路表面,通过降雨冲刷而进入周边农田、沟渠及草场,造成公路附近的部分水域污染负荷增加。
2.1.5 社会经济。公路建设会引起居民拆迁问题;工程占用耕地、林业等资源,会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及沿线乡镇规划产生一定影响;建设过程中,拆迁的电力、电讯线路及水渠、水井等设施,会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据报道,内蒙古曾发生过公路拆迁补偿被挪用的事件[3]。
2.2 对策措施
2.2.1 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进行研讨,征求公众意见,依法评审、论证。
2.2.2 设计阶段。公路设计应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尽量不破坏耕地、林地和草地资源,合理避让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点,包括人口密集地区、自然风景区、文物古迹、学校、医院、水源地等。
2.2.3 施工阶段。内蒙古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应设置取土场集中取土;结合自治区沙地较多的特点,可从拟建公路两侧的流动沙丘和沙地及低产田取土;减少裸地,尽量保护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草地等,以维护生态环境。在居民集中区附近,应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严格控制强噪声机械夜间施工,以减少噪声影响。选择在枯水期施工,桥墩施工应采用编织袋围堰法,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统一处理,以减少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对粉尘性材料的运输
内蒙古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点击下载
上一篇: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宏观环境分析下一篇:内蒙古地质环境和矿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本文2010-04-27 15:58:3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6040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