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流域管理制度 让湖泊休养生息——《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
和谁对话?
王浩,1953年8月生于北京,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副主席、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为什么对话?
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今年11月2日,即将召开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让湖泊休养生息”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让湖泊休养生息”?如何将湖泊治理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我们当前十分关注的话题。
王浩怎么说?
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国家、流域、区域以及不同单元的制度体系,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以及水生态修复相关的制度,加强与水相关的法律、政策与文化3个层面的建设,完善命令与控制型制度、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制度、信息与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
对话人 王浩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陈谦
点击一
焦点关注
“让湖泊休养生息”的内涵是什么?
关键思路
倡导人文关怀,积极采取保护措施
记者:请您谈一谈“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王浩:让湖泊休养生息是将江河湖泊视为一种生命系统,倡导人文关怀,像珍惜人的生命那样珍惜江河湖泊,使其保持勃勃生机。通过不断减轻江河湖泊的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恢复生态平衡,重现江河湖泊的生命活力,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在更高层次上的重要体现。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核心是“生息”,即恢复和保持江河湖泊良好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的功能。其根本措施是“休”和“养”,即一方面停止过度的人为破坏活动;另一方面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以此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就水利行业来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理念是一致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水资源管理3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
记者:从环境治理方面来看,这一理念包含哪些内容?
王浩:休养生息就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定发展方式和发展规模,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生态环境退化状况。
要理解让湖泊休养生息这一理念必须抓住一条主线,把握3个关键环节。一条主线就是将休养生息战略上升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战略层次上来认识。3个关键环节是指:实施源头减负,采取措施减轻江河湖泊的污染负荷,即通过采取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提高环境标准、采取区域或流域限批等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排入江河湖泊的污染负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治污能力与水平;遵循自然规律,采取措施修复江河湖泊功能,恢复江河湖泊环境容量,提升区域生态功能的服务能力。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如何丰富和完善传统的湖泊治理措施?
关键思路
改变单纯治理污染的方式,推进6个转变
记者:休养生息理念对湖泊治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如何在治理思路和方法上对传统治理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调整?
王浩:休养生息战略不同于传统的污染治理措施,它体现了全防、全控的思想,体现了从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从再生产的全过程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战略,要坚持“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相结合,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休养生息是改变单纯治理污染的老路,从发展的源头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康庄大道。
休养生息战略,就是对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实施源头减负,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科学规律,采取措施修复生态系统功能,重现生态平衡。让江河湖泊真正能够休养生息,需要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加大污染减排与污染治理力度;推行落后产业退出机制,加大退出力度;强化综合手段,科学制订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全社会保护环境的力量,构建环境保护的统一战线。
休养生息战略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体现是要推进6个转变: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二是在规划思路上,要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三是在保护举措上,要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四是在开发方式上,要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五是在用水模式上,要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六是在管理手段上,要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记者:在您看来,让湖泊休养生息,将会对统筹流域、区域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浩:实施休养生息战略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战略需要。我国面临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要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休养生息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实现生态
健全流域管理制度 让湖泊休养生息——《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王浩
本文2010-03-12 21:14:3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7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