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誓让浩淼滇池 重现渔歌唱晚——《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16下载191次收藏
 

 

作者:郑劲松

和谁对话?

秦光荣,工学硕士。历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零陵地委副书记兼冷水滩市委书记、地委书记;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为什么对话?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滇池治理,不仅是一项最大、最难的环境工程,也是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治理好滇池,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人民的重托,是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期盼。因此,我们想了解云南省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秦光荣怎么说?

当前滇池治理取得了一些进展,也进入了最艰难、最关键的时期。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滇池治理所作的重要指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尽最大努力推进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六大工程”,滇池就一定能早日重放异彩。

对话人 秦光荣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 郑劲松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滇池治理对云南、对昆明的意义

关键思路

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云南生文明建设

记者:治理好滇池对昆明、对云南有什么重要意义?云南省、昆明市两级党委、政府为何如此大力度治理滇池?

秦光荣:滇池又叫昆明湖,古称滇南泽,被誉为高原明珠。历史上的滇池曾有五百里水面,湖面辽阔,渔歌互答,景色迷人。现在滇池湖面面积309.5平方公里,湖容15.6亿立方米,是云南第一大湖,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水系是全国13个重点保护水系之一。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是昆明生存和发展的摇篮,也是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关键。加快滇池治理,不仅是一项最大、最难的环境工程,也是一项最大的民心工程;滇池治理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事关云南对外开放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滇池的保护治理,连续3个五年计划将滇池纳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规划。

今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滇池时语重心长地和我们说:“不管怎样,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要下决心把滇池污染治理搞得更好些、更快些。”

温家宝总理曾于2004年2月在全国人大环资委“关于滇池水污染治理问题的调查报告”上批示:滇池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需要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统筹规划,认真落实;2006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温总理在听取了云南省关于滇池污染治理工作的专题汇报后作出指示:“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滇池污染治理的力度;2007年6月,温总理在无锡主持召开“三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三湖”治理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三湖”治理太湖是重点,滇池是难点,滇池治理要实施外流域引水工程。

治理好滇池,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重托,是昆明老百姓和全省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也是云南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而且必须履行好的职责和任务。

点击二

焦点关注

云南在滇池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实践

关键思路

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百亿元,初步遏制了水质恶化趋势

记者:滇池目前现状如何?近年来云南在滇池治理上做了哪些工作?

秦光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就开始对滇池污染进行了治理,从90年代初至今已累计投入治理资金近百亿元(96.42亿元),初步遏制了滇池水质恶化的趋势。

云南历届党委、政府对滇池治理高度重视,抓得很紧。2000年就成立了以滇池治理为重点的“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之后又成立了滇池治理协调领导小组,在省级责任部门设立“联络员会议制度”,昆明市还成立了滇池保护委员会和滇池管理局。

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大“三湖”治理力度的机遇,调整治理思路,制订治理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滇池治理驶入了快车道。2007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滇池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2008年,省政府又成立了滇池水污染防治专家督导组。

在滇池治理的思路上,我们扭转了过去滇池治理与其他工作相脱节的做法,着力推进6个转变:一是治理的区域从湖盆区向全流域的综合治理转变;二是治理的重点从主要注重滇池本身治理向充分考虑内外有机结合和统一治理转变,确立了“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重点工程;三是治理的时间从注重当前向着眼于长期综合治理和保护转变;四是治理的内容从注重工程治理向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转变,突出了整个流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五是治理的投入机制从政府投入向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转变;六是治理的方式由专项治理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的综合治理转变。

在治理工作中,我们注重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补充报告》。为保证滇池治理在更长时期内工作的延续性和治理工程的系统性,我们在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又编制上报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0~2020年)。

与此同时,我们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多次到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汇报、衔接工作,争取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使滇池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十一五”规划全力推进。目前,已完成滇池治理工程20项,完工率为30.77%,在建44项,开工率为98.46%,开展前期工作1项,完成投资47.25亿元,投资完成率51.21%;预计到2009年年底,除滇池外海底泥疏浚项目以外的其余“十一五”规划项目将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规划投资任务的65%。

二是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加速建设。环湖干渠(管)截污、河道截污、片区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4个层次的截污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占总投资27.67亿元的41.56%。环湖干渠(管)截污工程中,东岸截污干渠已经开工,南岸干渠截污已经完成前期工作,西岸和北岸干管截污完善工程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

三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2008年7月,我们制定了有关全面推进畜禽禁养、科学规划养殖区域的计划,在昆明主城规划控制区620平方公里,呈贡新城规划控制区160平方公里,出入滇池主要河道及河道两侧各200米等区域的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并逐步搬迁规模养殖场(户)。截至2009年4月,已关闭养殖户34590户,迁出禁养畜禽528.86万头,有效削减了入湖主要污染物的负荷。

四是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建立了河(段)长责任制、河道治污督导长制度。滇池29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盘龙江和宝象河等15条河道水体污染程度已明显减轻。主要入湖河道沿线建设了307公里的截污管道,已整治河段的沿线排污口全部封堵;盘龙江等部分主要入湖河道两岸基本实现全线贯通,从过去的垃圾堆放场变为绿色河流、绿色道路。

五是生态修复和建设步伐加快。2008年新增绿地1717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6%,比2007年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2008年主城区范围内绿化覆盖率提高到近40%,比2007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采取果断措施,推进环湖生态建设“四退三还一护”。截至目前,滇池湖滨共完成退田退塘2086公顷,建设与恢复湖滨生态湿地716公顷、湖滨林带656公顷,环湖生态湿地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六是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建设加快。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开展了牛栏江污染源调查,完成了《牛栏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滇池—牛栏江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滇池—牛栏江补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技术文件。

七是加快底泥疏浚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工作研究。草海疏浚二期工程已开工实施,预计疏浚底泥340多万立方米。底泥发电、肥料利用、建筑材料开发等资源化利用的前期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但滇池的污染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总体上看,滇池污染治理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目前,滇池保护与治理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同时,滇池流域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誓让浩淼滇池 重现渔歌唱晚——《中国环境报》记者对话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