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加强水环境治理让湖泊休养生息——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发言摘登(一)
通讯员余桃晶、陈果、李勇
编者按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11月2日~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大会嘉宾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这个主题,就30余个专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共商湖泊治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本报特摘登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依据承载能力 优化经济结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鸿亮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发展迅猛。从上世纪70年代的以城市小湖泊为主,发展到后来许多大城市的大中型湖泊大量出现富营养化。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问题是流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存在矛盾,发展模式粗放带来结构型污染;人口密度超过国际承载力的限制;城市化高速发展,规划不合理,“三废”处理欠账严重;土地过度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严重,化肥农药用量过大。这些原因导致湖泊污染压力剧增,超出其承载力。
水环境的承载力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指水环境容量,表现要素是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规划等。为解决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需要科学确定其承载力,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模式。
当前,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性差,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预测、预警、研究、工程示范做得不够;在管理手段上,基于不同湖泊富营养化的标准体系、治理目标以及管理目标缺失;分类指导方案无法体现区域的差异,无法体现分类指导管理的策略;富营养化控制和营养物削减的支撑技术和评估体系有所欠缺等方面。
让湖泊休养生息,就要依据湖泊的水环境承载力优化流域经济结构、科学控制规模,从源头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这需要我国根据湖泊承载力提出适合湖泊流域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
进行脱氮除磷 完善生态系统
日本福岛大学教授 稻森悠平
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林业面源污水过量、无序、无处理排放。
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肥施用、粮食生产等。从流域控制方面看,氮磷污染防治可分为点源污染防治和非点源污染防治。对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改造,加强对市政污水的脱氮除磷;通过合理施用农药和杀虫剂、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水的监测和处理等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排放量较小的点源,如村镇、集中住宅、餐馆、酒店等,普及可高度脱氮除磷的合并式净化槽等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在一些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向农民推广家庭污水处理措施或安装小型的污水处理装置。
从污染控制方面看,氮磷污染防治可分为动物污染防治和植物污染防治。如在水环境恶化的湖区,进行特殊的湖滨带恢复,包括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操纵、水生植被恢复等。保护湖中的芦苇丛和原生鱼类,在湖的沿岸带和浅水区种植多种本地水生植物,有利于减少湖岸侵蚀和完善生态系统结构。
此外,解决富营养化的问题是系统性的难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要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管理和治理,科学测定环境承载能力,适当调整流域内经济结构,确保减排截污和保障治理工程顺利推进;要通过广泛的环保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农村生活污水 需要循环利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胡正义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由洗浴、洗衣废水、厨房洗涤以及冲厕废水等几部分组成,可细分为灰水(g r e y w a t e r )和黑水(b l a c k w a t e r )等类型。灰水主要指厨房用水、沐浴用水和清洗水等,黑水指未经分离的冲厕水,针对污水组成成分中的不同特点可分别对各种污物进行分散处理。
灰水的再利用较黑水容易,经处理后可进行农业灌溉等;而黑水冲厕废水则是更主要的废水源。黑水的处理可采取真空厕所设备。经测算,这一设备较传统冲厕设备节水83%,可极大减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和容积,对防止和控制氮磷等面源污染发生均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分散处理和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推广价值。
实施重点工程 恢复生态功能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魏清福
太湖是长三角流域重要的水利中枢和水源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太湖是太湖东侧的狭长湖湾,是太湖重要的排水通道湖,目前仍是吴江、嘉兴、上海等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和泄洪区。近年来,由于围垦和围网养殖,东太湖的水面面积减少,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东太湖围网养殖面积几乎占满整个水面,湖区生态被改变,东太湖出现了萎缩状况。
由于东太湖水面萎缩,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先是湖区行蓄洪能力不足,影响了流域防洪安全。其次,供水不畅影响下游供水安全,太湖是下游嘉兴、上海等地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取水地,直接关系着饮水安全问题。再次,湖面萎缩导致水质恶化、达不到功能区水质要求。目前,总体水质不断恶化,处于Ⅲ类到劣Ⅴ类水质,轻度富营养化,局部富营养化,且有日趋严重的态势。最后,生态退化加上湖区的自然淤积,使东太湖的沼泽化加剧。
目前,东太湖开展了一系列规划整治,除了对东太湖流域进行水域功能区划外,还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措施:行洪洪水工程、退垦还湖工程、堤线工程、生态清淤工程、滨湖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示范基地工程等。届时,东太湖良性生态系统将得到恢复,水源水质、太湖泄洪流量和防洪标准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东太湖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整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可持续发展。
点线面三结合 根治滇池污染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教授 郭怀诚
作为国家“十一五”水专项规划的领头人,我对滇池水污染治理已做了多年的调查研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昆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滇池的水污染也在加速,目前滇池水质仍然是劣Ⅴ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通过近年的综合治理,滇池水污染基本上得到了抑制,治理初见成效。
对滇池的治理,必须从源头进行污染控制才能解决蓝藻问题,进而根治滇池污染。因此,必须从点、线、面等几个方面对滇池治理。在点的方面,要全力开展控源截污,坚决消除影响滇池水质的污染源。在线的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流域治理的观念,实行流域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在这方面,云南省和昆明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经验,如成立滇池管理局,对流域水资源和污染治理实行统筹管理。在面的方面,就是必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保护水环境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一方面要在
《中国环境报》:加强水环境治理让湖泊休养生息——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发言摘登(一)
本文2010-03-12 21:14:3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7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