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完善管理体制 让湖泊休养生息——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发言摘登(二)
通讯员余桃晶、陈果、林可
编者按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11月2日~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大会嘉宾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这个主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交流,共商湖泊治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大计。本报今日摘登如何科学管理湖泊,建立有效机制体制方面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从水域到流域 实现管理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浩
人口快速增加和城市化发展使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而受到污染的湖泊又威胁着流域的人群健康。湖泊水问题突出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洪水频发及生态失衡等方面。
传统的管理措施将工程和技术措施作为主要手段;忽视流域全过程控制,污染源和水质管理呈现明显的分割状态;缺乏整体、系统化的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排放标准和湖泊纳污能力脱节;多部门、多级管理体制,使管理职责不明晰,部门协调困难;湖泊水监测能力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公众参与等,使我国湖泊流域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从根源上遏制湖泊污染问题。
要让湖泊休养生息,最重要的一点是湖泊的管理要从水域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在未来的湖泊水污染综合治理中,要从传统的水域管理向流域综合管理转变。需要融合体制、政策、参与、技术、信息、资金等六大因素进行湖泊流域的集成管理。注重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管理不能单纯地就湖论湖,要向整个湖泊流域管理转变。
要注意源头减排问题,采用行政、经济、社会等综合措施,实现流域水管理根本目标。要进行水量、水质、水生态的全过程调控。建立公众参与体系。
建立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和法制体系是湖泊流域管理的关键。在国家层面,要对不同管理部门的作用和职责进行清晰定义,并支持流域水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的行动。制订专门的法律,构建系统的制度、平台和空间,推动湖泊水污染防治。
洱海休养生息 重在立法保护
云南省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尚榆民
近年来,洱海两度发生大面积蓝藻暴发,水质下降,急需休养生息。
洱海保护重在立法,云南省大理州把立法作为保护洱海的武器,以政府一号令的形式在整个洱海流域实施法律保护。先后颁布了几项重要措施:实行“双取消”制度,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捕捞设施,恢复人工捕捞。实行“三退三还”(退鱼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屋还湿地)制度。实施流域“三禁”制度,在流域内104个自然村全面禁牧山羊,实施流域禁磷(含磷洗涤用品)、禁白(塑料制品)。在大理市辖区启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有毒有害不易降解塑料制品工作。
大理州还对洱海保护立法实施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在管理的原则上,由原来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改为保护第一、科学管理,把洱海的功能定位为保护为主,同时对洱海的水位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水生生态的修复。在管理方法上,设置洱海管理局,实现行政权的集中,在管理局下设管理所,管理所下设河道管理员,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法律体系上,陆续建立和完善了滩地管理、农药管理、水费征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成为洱海立法的有益补充。在此基础上,洱海的保护还需要来自政协、人大的监督,来自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的监督。
蓝藻预警监测 需要科技支撑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张宁红
为确保太湖地区饮水安全,对水源地蓝藻进行预警监测是判断蓝藻水华发展趋势以及制定相应对策的重要手段。
太湖蓝藻预警监测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以及技术体系构成。监测系统利用航摄和卫星遥感数字影像,全天候对太湖蓝藻的生成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获得蓝藻发生和分布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其分辨率比目前气象卫星提供图片的精度高上百倍。
对蓝藻水华的形成进行预测,必须掌握蓝藻水华形成机理与基本规律,确定影响蓝藻水华形成的关键要素及其阀值。2009年4月15日,太湖蓝藻预警监测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在无锡水域设置的32个巡测点已全部启用,对太湖蓝藻的日测日报已开始进行,成为太湖预警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贡湖、梅梁湖、宜兴沿湖地区,设立了21处藻类观测点,每天定点、定人、定时严密监视太湖重点水域的藻类情况。同时,龙头渚、沙渚、闾江口等沿湖地区也设置了13个视频观测点,并安排专人通过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观测。
蓝藻动态模拟是实现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的重要步骤。蓝藻动态模拟基于蓝藻水华发生、发展、漂移扩散与堆积原理。
建立生态模型 调整治理思路
国际水协主席 戴维·卡门
当前,很多河流和湖泊都面临着缺水造成的巨大压力,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最为严重的水质问题。必须考虑对治理思路和措施进行长期和短期调整。
让湖泊休养生息,就必须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并对治理思路和措施经常进行评估,这样才能了解其休养生息的状况。需要对现状进行界定,建立生态模型和加强监督是最好的战略。在生态系统建模方面,必须找到有效的数据,加入点源和面源污染指标,充分反映水污染全貌。
现在,所有国家都开始考虑湖泊和河流的休养生息。中国也进行了大量积极的探索实践。在休养生息方面,要将生态修复作为主要政策,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水安全计划,进行渐进式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重建水生态环境。必须针对每一个湖泊和河流,考察其水安全计划,进行面对未来新的风险评估,从而科学决策如何治理和管理湖泊。
让湖泊休养生息,在一定的时期内也必须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要重新创造一个生物系统。
中国在湖泊管理和城市水系管理方面可以作为领导者,中国已经有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愿景。我们必须更安全、更高效地采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
认清湖泊特点 恢复生态系统
日本滋贺大学教授、国家湖泊环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主席 中村正久
严重的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在印度湖泊中非常普遍。而菲律宾的湖泊同样面临富营养化问题,湖泊面积及湖岸不断收缩。尼泊尔基本上是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生物多样性退化、森林砍伐等问题使这些湖泊治理困难。当前,全球面临普遍的湖泊退化问题,世界上90%的湖泊受到人为影响,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治理湖泊,必须认识湖泊的特点。湖泊第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整体性,湖泊是在很多因素综合下形成的,一旦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其他的环节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连锁反应。湖泊污染起来非常快,要想恢复又要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整体性、长期性、独特性、复杂性构成了湖泊独特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孤立地解决某一个问题。
要充分考虑生态的服务价值。过去人们只看到了湖泊的资源供给服务功能,经常大量地向湖泊索取各式各样的资源。我们必须了解,湖泊还具有自然调节、文化服务等众
《中国环境报》:完善管理体制 让湖泊休养生息——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发言摘登(二)
本文2010-03-12 21:14:3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7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