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应对多重危机 绿色经济是良方
由环境保护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承办的中国绿色经济国际论坛于本月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主要回顾了国际社会关于绿色经济理念、实践的最新进展,讨论绿色经济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减贫的贡献,探讨经济和产业部门如何实现绿色化,提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需求和解决方案。论坛主要围绕绿色经济概念与行动、绿色经济的部门视角等主题进行了讨论,展示了绿色经济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本报今日特摘登论坛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绿色经济应该如何发展?
推行绿色新政 发展绿色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学家 盛馥来
什么是绿色经济呢?我们可以把绿色经济看成是几个方面的一个总和,即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绿色政府开支或者采购以及绿色贸易,这几个方面的总和。绿色经济作为一个概念,其愿景是促进人们的福利、减少贫困,同时还要加快我们的经济繁荣。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出绿色新政倡议有什么内涵呢?首先说明,这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出的。全球绿色新政就是要求各国政府增加绿色投资,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经济刺激方案的核心。第一,鼓励各国政府投资于绿色领域。鼓励本身并不够,还需要提供支持,支持各国能够推出自己的绿色经济项目。第二,要跨越我们的经济刺激方案,就是不仅在经济刺激方案中要有绿色投资,同时在日常的政府预算中也要有绿色投资。第三,我们还需要促进公共资源以及私营部门的资源参与进来,也就是我们要提供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财政资源。
另外,绿色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贸易,我们知道外部的市场对于绿色产品技术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应该鼓励外来的一些投资者,投资绿色产品、绿色技术及绿色市场。
最后一点是我们必须积极资助那些贫穷国家。现在,我们谈论绿色新政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谈的是g20的绿色新政,这些国家本身的能力就非常强,可以发起有关绿色的一些行动。但是还有很多国家缺乏相关能力开展绿色行动,所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发达国家要对发展中国家给予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坚持节能减排 实现绿色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可持续资源管理委员会委员 任勇
各国大量的经济刺激计划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金保障,当然国际社会的发展行动、倡议,还有政治层面上的承诺,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政治保障。
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在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比如说,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发展绿色经济最大的绿色领导力。在具体的行动上,比如,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行的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应该说截至目前的进展非常好。尽管难度很大,中国实现污染物减排15%的目标和能源强度降低20%的目标,应该在“十一五”期间没有悬念。
在气候变化方面,中国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确定了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更可喜的是今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的措施和目标提出了新的承诺。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低碳经济。中国政府特别是中国高层领导人,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承诺。当然,我理解的低碳经济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能源的低碳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同时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末端有碳储存等措施。
从我们现有的实践经验看,对于绿色经济的概念,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我们可以把现有的、相关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到绿色经济框架里面,不至于造成混乱。绿色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来讲在“十二五”期间是关键时期,应该纳入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并制定一些数量指标来衡量绿色经济的发展。
提高碳能源效率 走低碳经济道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齐建国
在温室气体排放上,中国与美国的情况不一样,很多专家都说了,我们按总量算与美国差不多,按人均算比美国少得多。中国正处在一个工业化高潮时期,无论怎么评价,中国可能在完成工业化道路上只走了大概一半,还有一半的路程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国应该既要积极参与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同时又要针对自己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效益的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道路很多,中国在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应该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中国目前不应该过早进入高成本的低碳经济模式,中国应该在其他领域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我们有很多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领域,比如,中国目前年产钢超过5亿吨,我们比国际先进水平每吨钢多耗能80千克,如果把有限资金投入到钢铁产业技术升级中,使钢铁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就可以减少4000万吨标准煤的消耗,相当于一年减少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第二条技术路线是以增加碳汇为核心、通过市场机制造林固碳。在中国,我们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同时有大量的荒山没有植树,如果我们鼓励农民造林,就有一个森林产业发展起来,既固定吸收二氧化碳,同时又创造很多就业,改造了我们的生态环境。这在中国一些地方也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过去是光秃秃的荒山,现在通过植树造林,发展起碳汇产业。
在这个基础上,我希望中国能够在下面3个方面采取一些具体措施:第一,在“十二五”期间将低碳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传统产业节能、提高碳能源效率上。第二,把节水型的工农业作为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在财政方面的支持,设立专门基金。第三,设立林业碳汇产业专项资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制定绿色政策 实现可持续发展
强化综合决策 促进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夏光
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样的内涵出发,绿色经济可以有两个外延,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者是生态化改造;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绿色经济具有“绿色”和“经济”的双重特性,所以应该从经济和环保两个角度来制定政策,但是这里讲的主要是环境政策,至于经济方面的激励政策要另外讨论。
从环保方面考虑,现在讲到的环境政策就是在环境管理过程中正在使用的一些手段,现在把它进一步强化,或者是进一步转化为实施手段,就变成我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政策体系。
第一,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实施环境政策。要根据环境容量、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等主体功能,根据这些功能区要求来制定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和地区发展规划。第二,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执法,围绕水污染防治等严格执法。第三,强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单纯强调一方面都不是绿色经济。把环境保护要求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阶段,对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建议。第四,把环保要求纳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我们知道经济过程是一个完整体系,我们过去环保要求较多地体现在生产
《中国环境报》:应对多重危机 绿色经济是良方
本文2010-03-12 21:14:3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28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