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研究动态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350下载185次收藏

                       我国烟叶生产应对《公约》的对策建议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涉及烟叶生产的条款为第17条和第18条。主要内容包括:“各缔约方应相互合作并与有关国际和区域政府间组织合作,为烟草工人、种植者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对个体销售者酌情促进经济上切实可行的替代生计”;“各缔约方同意在履行本《公约》之下的义务时,在本国领土内的烟草种植和生产方面对保护环境和与环境有关的人员健康给予应有的注意”。
    《公约》主要体现在促进烟叶种植替代以及烟叶生产要注重保护环境方面。我国目前的烟叶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烟叶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烟叶主产区种植结构不断调整,部分烟农退出烟叶生产,烟叶被其他作物所替代。随着科教兴烟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近年来,烟叶生产在保护环境,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公约》生效的日趋临近,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定应对措施。为推动《公约》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
    一、烟草种植替代建议
    实现烟草种植替代应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市场导向、合理规划、政策扶持等方式逐步进行,将不适宜区、市场萎缩的产区逐步退出烤烟生产。种植烟草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遵守自愿原则,不与粮食争地;经济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的烟叶生产应逐步压缩;自然生态条件发生变化或不适宜种烟地区应积极调整,退出烤烟生产;烤烟主产区应加大基地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其他农产品收益的提高。
    1.经济发达地区通过经济综合发展以及国家小城镇化战略的实施,逐步取代烟草种植。政府已经制定了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和实施小城镇建设的规划。明确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要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的保护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就允许其存在和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明确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农民逐步在乡镇企业就业、人口逐步在城镇集中以种植烟草为主要收入的状况将会明显改变。
    2.经济欠发达地区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弥补收入不足,替代种烟所得收入。今年国务院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农民外出务工,要求城市及用工单位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取消一些用工方面的限制。这些将便于产区烟农外出务工,弥补他们种烟的收入。
    3.自然生态条件不适宜烟草种植的,引导烟农种植其他作物。目前,我国东北、黄淮以及其他一些零星分散产区,并不适宜种植烤烟,应逐步减少这些地区的烤烟收购计划。同时,随着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放开以及实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能够吸引农民由种植烟草转向粮食及其他经济作物。从去年底起,粮食市场价格上涨,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扩大粮食生产。
    4.烤烟主产区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要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生产所有农产品都会有所收益,逐步取代烟草。
    二、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要将烟叶的农残检测规范化,定期进行抽检,扩大抽检点,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对烟草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研究动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