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市开展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09-12-23浏览:2274下载146次收藏

xx市开展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2009年11月5日 xx市委党建办  
    xx市地处贵州省东北部,东接湖南、北邻四川、湖北,居贵州通往中原之要塞。全市辖7个乡5个镇和5个办事处,95个行政村(其中有35个村为省级一类贫困村),1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36.12万人。全市共有21个党(工)委,29个党总支,523个党支部,11925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5762人。近几年来,铜仁市围绕中心,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创造了新的业绩,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是,随着农村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承担的社会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农村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处于不利的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收入差距拉大,尽快发家致富已成为农民群众包括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主线,相当数量的党员在利益关系上失去了平衡,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愿意无私奉献为群众做事。虽然,在我们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不乏勤廉兼优、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部分党员以个人利益代替党的利益,用等价交换原则代替了党性原则,影响了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的形象。  

(二)在对村干部的管理上,不同程度存在着激励不足、约束软化等问题,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应有的良性互动机制。  

1、村干部激励机制尚未健全。一是村干部的报酬与其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不相称。虽然,近几年我市多次调整了村干部待遇,村干部的月报酬由80至150元调整到250至500元,调幅最高达到60%,并且也按村的大小分别给于了3500至7000元的办公经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干部工作的压力,稳定了村干部队伍。但是,撤并村后,村管辖范围成倍扩大,群众性事务增加,加之乡镇将许多社会性工作的重心下移,责任下移,检查下移,村干部一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一面要为群众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一面还要养家糊口,特别是书记、主任和会计几乎没有精力顾及自家的事务,有限的待遇很难弥补因工作给家庭造成的损失,从而使相当数量的村干部在实际利益少和工作负担重的比较中削减了政治热情,弱化了工作的责任心,有的通过怠工来寻求心理的平衡,有的则利用职权寻求合理报酬以外的灰色收入,如利用公款吃喝、私分一些款项等。二是对真正优秀的村干部,一般难以给予应有政治荣誉,在政治上升迁的机会非常渺茫。自2008年开始,全省开展了优秀村干部招考乡镇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工作,给全体村干部在政治上升迁带来了希望,去年我市成功招考了2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了公务员队伍。但从招考条件和报考对象看,对年龄、文化要求过高,而且下派和大学生村干部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不分,下派和大学生村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正规院校毕业,在招考上比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占有绝对优势,从而使这些村干部缺乏使工作更上一层楼的内在动力。此外,按通常惯例,村里按时完成乡(镇、办事处)分派的各项工作任务,且完成任务较好,与乡镇党委走动较多一些,工作未出现重大失误的党支部可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支书被评为优秀党员,这基本上算是最高奖赏了。  

2、对村干部的约束机制有待完善。在2008年,我市出台了一些例如《村干部管理办法》、《民选村干部待岗学习制度》,对村干部的工作和个人行为作出了相应规定,对村干部的管理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鉴于当今农村工作困难程度大和村干部报酬偏低的状况,乡(镇、办事处)对村干部的一些轻微的越轨行为往往是网开一面而不予深究。对村级班子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往往由于村级账目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情况复杂等原因,一般不过多地介入。这样就使得法律和纪律在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上出现了软化,进而也使得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意识淡薄,不能做到警钟长鸣。  

3、下派村干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发挥作用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自2007年4月以来,我市共下派了115名乡镇干部到村任职,其中89名担任村支部书记,这些干部综合协调能力强,懂技术、懂政策和法律,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我市对加强村级工作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但从两年运行情况看,各地对村干部下派这种形式认识和重视不一,缺乏认真探讨和研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致使下派干部不能完全到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有的乡镇没有将下派干部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哪头忙时哪那头,有的乡镇甚至以缺少人手为由,干脆把他们收回来。大多数下派村干部认识也不到位,认为自己下派任职是受到打压,满腹怨气牢骚,没有心思为村里谋求发展,甚至明里暗里对着干,有的把任职当挂职,一切工作都甩给当地村干部,自己长期呆在乡镇,或借口下村而呆在城里,乐于做“甩手掌柜”;有的高高在上,不愿放下身架,融入群众中,与当地民选村干部干部处理不好关系,经常闹矛盾,工作推不走。此外,下派干部考核机制未形成,工作成效与报酬和政治前途没有必然联系,干好干不好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工资和前途,对他们没有制约作用,所以调动不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力度不足,措施不力,不同程度地存在软弱涣散现象,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减弱。  

1、部分农村党支部班子组织内部不协调,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服务力和发展力不强。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领导力量和战斗堡垒,其职能就是领导群众发展经济,维护地方稳定,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2007年4月撤并村及村级换届后,一批“年轻型、知识型、能力型”的新型农村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村干部平均年龄由43.3降到38.6岁,95%以上的村干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大专以上22.6%,选派了89名国家干部到村里任职,使全市村干部的知识、年龄结构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村级组织干部队伍也得到了优化。但在一些贫困、偏远村,由于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特别是一些文化高、能力强、有经济头脑的年青人纷纷外出,村干部没有合适人选,少数村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在班子内部闹派性,搞对立,互相拆台,领导班子形不成核心;有的集体观念淡薄,缺乏为集体事业奋斗的志向,为自己的私利想得多,为集体为群众的事情想得少。有的观念不新,方法不多,沿袭过去的老一套;有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没有创新精神,不能带好一个班子,也不能领导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有的村干部在当选后带职外出务工,村级事务几乎不过问,但年底领取待遇时却一分不能少,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特别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改革越推进面临的困难就越多,比如,农村为山林、土地纠纷闹事、打群架,城郊农民为土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XX市开展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